陈娟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平等地去获取和利用信息。但信息交流障碍的存在,客观上阻碍了这种可能的实现,并导致了信息贫富差距扩大化的趋势。本文着重论述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关键词】信息 贫富 知识产权 信息技术
【分类号】6250
The Enlargement of Information Differe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It
Chen Ju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Abstract] To some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people acquire and utilize information equally. But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bstacles blocks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probability objectively and leads to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 difference enlar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is phenomenon.
[Keywords]: information differenc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使人们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成为了可能,但由于现存的政治经济、宗教法规、科技通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了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的产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化趋势,如果任由这种差距扩大,势必会造成信息交流的障碍
1阻碍信息交流的因素
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信息提供者、图书馆、用户分别作为信息交流活动的主体、中介、客体,均有可能对信息通畅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导致信息贫富差距的出现和扩大化。
1.1主体障碍:信息提供者
就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由于前者拥有某一特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信息使用者所不具备的,从这个层面仁,我们可认为信息提供者属于信息“富者”,而信息使用者属于“贫者”。
信息的提供者所拥有的某些权利可能导致信息贫富的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人拥有发表权、修改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信息使用者从因特网上下载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特别是进行具有商业目的的下载,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但由于信息使川者经济背景不同,只有部分使用者愿意或者有能力来支付下载信息的费用,而这无疑导致了这一部分使用者与其他使川者信息拥有上的差异。版权法第22条第6款同时也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属于合理使用”[3]。但由于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人们可以在顷刻之间复制、下载或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播网上作品,而且这些行为并不局限于很小的范围,也不局限于教学和研究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提供者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导致他们的创作积极性被严重挫伤,不愿提供其所掌握的信息。
信息提供者在其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以吸收他人信息满足自身信息需求为前提。就这一角度而言,他也是一个信息使用者。马太效应产生了信息的金字塔型分布状态。即由于社会的盲从,使一些在某些领域较有成就的人在信息提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为了继续保持竞争的优势,维护自己在某方面的权威,这部分人就会不断地获取新信息来发展自己的思想和理论,继续向社会提供信息,扩大其影响。在周而复始的竞争过程中,由于优胜劣汰的原因,当到达信息的另一个高度时,原来这部分人群的数量就会有所减少,被淘汰的那部分人在信息的拥有上处于劣势。在上一轮竞争中相对处于优势的人群之间重新开始竞争,在每次的竞争过程中,都会有一部分人被淘汰出局。而通过了几次竞争的那部分人与最初就被淘汰的那些人相比,他们之间的信息贫富差距肯定是相当的大。
1.2中介障碍:图书馆
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信息的“富者”。它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这是其它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但这些“海量”的信息亟需得到有效的组织,以便于人们检索、使用。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国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处于初期,大多数图书馆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分类方法来组织信息,缺乏相应的既有扎实图书馆基础知识又有精湛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工作人员来建立完整、顺畅的用户导航和查寻界面。这必然导致图书馆不能将所拥有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送给用户,用户有可能成为信息的“贫者”。
个性化定制服务技术是按用户要求定制特殊用户界面的技术,它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闭。但由于图书馆受现有信息技术和服务方式的束缚,个性化定制服务只能局限于少数的重点用户。对于有同类信息需求的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要想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及其他定制的个性化信息还有一个过程。相对于那部分已获得了个性化定制服务技术的用户而言,他们只能属于信息的贫者。
另外,由于我国的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各馆馆藏不均衡,在提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今天,大馆小馆都跃跃欲试,这为数据库建设的协调与规范带来了难度。特别是对于资源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小馆而言,一方面要抓电子化建设,一方面又要给印刷型读物相应的投资,两者都抓,结果可能那一方面都未抓好。图书馆资源重复建设严重,导致用户可获取信息量的减少,降低了部分用户的信息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只限于向成人开放,儿童、小孩只能到指定的专设少儿图书馆满足信息需求。而这种儿童图书馆在数量、规模上都难以与社会公共图书馆媲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儿童的信息需求,对他们信息的获取也产生了阻碍作用。对于相同年龄的不同地区的儿童而言,由于各地区儿童图书馆建设步调的不一致,也会导致他们信息贫富差距的产生。
1.3客体障碍:用户
用户是信息消费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在信息消费活动中,用户因其知识素质、语言程度、技术水平、经济状况甚至国籍的差异,其对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可以理解为其信息占有量的多少不同。特别是在某个特定的学科领域,信息量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
对个人信息消费者而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在我国互联网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67%,高中以下学历的仅占2.54%151。这说明,信息产品中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增加,对消费者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学历的消费相对于低学历的消费者,由于对信息检索手段认识的不同,有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
国与国之间信息的差距也呈扩大化趋势,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流量超过从发展中国家流人发达国家的100倍。例如,在中国人世谈判过程中,知识产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发达国家认为,它们在信息技术、管理思想及实践等方面都领先于发展中国家。而为了防止信息的流失,保护信息所有者的利益,它们一直敦促发展中国家加人全球知识产权组织,这样它们可以通过信息的输出,扩大市场,获得利益,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投人信息的生产,使信息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正如莫尔所说,“所有迹象表明,发达国家正利用其信息资源来剥削,而不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这种剥削只会使“信息上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人口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网上中文文献资源却“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英文文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现在世界上全部科学文献中有至少1/2的文献是用50%以上的科学家所没有掌握的语言出版的,技术领域的文献则有2/3是用英语出版的,而世界上有2/3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能阅读英语文献,也有不少掌握英语的工程师不能阅读其他语的文献。因此,信息消费者的语言障碍,对信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而充分地传递和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也是导致信息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外语并驾齐驱的第二项技能是计算机技能,它被人们关注得最多,也是影响信息消费者拥有信息量的又一大因素。懂和不懂,懂一点和懂很多之间都会导致出现差异。目前网上信息量极度膨胀,这使得在大量信息中检索出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显得越发重要。计算机水平不同的消费者,在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检索时会表现出能力上的不同。水平高者,熟知种搜索引擎检索功能强,哪种检索方式灵活多样,哪种检索结果是否交叉,哪种检索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等。而他们所掌握的这些知识,使他们能更快捷地寻求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相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他们无疑拥有更多的现存的或潜在的信息量,属于信息的“富者”。
2消除信息贫富差距的对策
2.1更新思想观念
信息提供者应当更新思想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提供者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成本相对在降低,因此他们不应该以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时代的标准来要求回报。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仁的,只有信息的广为传播才能带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信息使用者为了使白己在这个竞争的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无疑要增加自己在信息方面的投资。这种投资可分为近期投资和远期投资近期投资指在支付能力相当的情况下,通过资金的付出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远期投资指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自己在信息能力方面的发展,学习先进技术,熟练掌握外语。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机构,首先应树立为“所有读者”而不是“广大读者”服务的思想。目前图书馆从服务设施到服务条件、服务手段,甚至很多服务环节中都存在重视大多数,忽略极少数;重视普通读者,忽略特殊读者的倾向。诸如对残疾读者,对妇女JL童,对年老体弱的读者的忽视在许多图书馆的服务思想中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所有读者平等获得信息开启方便之门;其次,图书馆内要合理进行人才分布。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高级和中初级人员的比例大约是1/10,与美国情报专业高级和中初级人员1/3.2的比例相差甚远。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95所高校图书馆无高级职称人员,占图书馆总数的27.26%。另据1997年1月统计,上海图书馆新馆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06人,从1997年到2000年已到或将到退休年龄的有50人,占106人中的47.1%,如再往后推两年,将有67人退休,占106人中的63.2%。因此,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现象。为此,图书馆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一力面,有选择地与高校合作,培养所需人才;另一方一面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在一些重要的业务岗位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改变目前不合理的人才分布局面。
2.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的进程与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才可以为学生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国发展水平在地域上不平衡,中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区县无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东南沿海省份不管是教育的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处于有利地位。就贫困地区而言,各地教育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也不相同。因此,国家应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加大投人,改善教育的硬件条件。
据统计,美国每年花在教育上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为8%一9%,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教育投资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多,而中国每年花在教育上的投资仅占GDP的2.5%。我国基础教育由地方筹资,财政权下放到县一级行政部门,由县一级统筹,乡一级收资,由于经济不发达等原因,很多地方对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硬件很不完善,很多学生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更不用奢谈熟练使用。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同龄儿童在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上要强得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学生从课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不同地区的教师在自身的信息能力上也表现出差异。由于贫困地区经济条件有限、交通不便等原因,大多数教师难以做到长期脱产进修,这就需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和提供一些不定期的在职培训,以使广大教师在接受新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分享教育先进地区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2.3抓好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先进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图书馆开发出新的服务项目,有利于使用者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更有利于保障信息的安全。目前,由于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还不尽人意,很多网上作品在未经认证的情况下,就可以被轻易地复制和下载,严重损害了信息提供者(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和其他权利,挫伤了他们提供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图书馆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公益性,也是合理使用范围内的一员,因此,在信息技术的研究方面,理应担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此外,图书馆应面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增强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图书馆还可开展各种各样的公关活动,如举行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既可使用户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又可让他们掌握一些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方法。
2.4有选择地建立重点数据库
我国现在很多数字图书馆都依赖于引进国外的数据库,这对自身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当然,在现有对外合作的基础上,选定若干长期发展伙伴,围绕优先发展领域或项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信息领域内的差距,促进自己的发展。但是,国家还是应从长远利益出发,综观全局,统筹规划,明确分工,有选择地建设若干
重点数据库。对重点数据库做好立项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并纳人国家或部门的正式计划,采用重点支持政策,促使其向持续、稳定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重点产品,打人国际市场;同时,各馆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协调合作,优势互补,以大型馆为主体,小型馆为补充,完成本馆内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2.5规范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的规范化,可以提高信息消费的透明度,推动信息需求的增长。美国图书馆学家布利恩认为,制定有偿服务价格体系的策略,取决于以下3大策略:服务的目标、消耗、补偿fs7。他建议把图书馆的有偿服务水平划分为8级,对每一级都制定基本价格,再根据服务的内容、需求、对象与市场行情等实现价格的浮动。有偿服务应建立在服务工作的高度专业化和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德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的有偿服务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学生、失业者、领取最低生活保证金的人都给予优惠,使他们拥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国法律法规大典(CD数据光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周德明.网络版权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图书馆杂志.1992(12):7-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国法律法规大典(CD数据光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4赵继海.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23一26
5沙勇忠,高海洋.关于信息消费的几个理论问题.图书情报工作,2001(5):28一31,79
6 N. Moore. Developing the use of a neglected resource: the growth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89, 15(2):67一70
7严怡民.情报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8刘陆先.国外图书馆的有偿服务与实践.江苏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