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桂英 刘春平
摘 要:本文从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网络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信息服务 网络建设
1 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服务现状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下,我国的网络信息服务业近几年来有了很大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中国科学技术网络(CST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 China 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 GBN)四大互联网络和众多ISP提供网络接入服务。据调查,我国网络信息服务机构目前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新闻媒体为主的服务系统,如中国经济电讯网络、中国经济信息化网络等;第二种是政府部门统一部署的以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为主体的各部委信息中心。这些机构已开展全国科技信息联机服务、银行电子化联机服务、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服务等;第三种是以传统文献服务机构,如各类型图书馆、档案馆、情报部门为主体,以利用各类馆藏局域网服务为特征的信息服务;第四种是各类商业协会及公司创办的服务机构,如联得网络、纪元万用信息网、网联在线服务、易迈系信息网络等。这些机构的信息服务遍及贸易、能源、商业、电子等众多领域。截止到1998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74.7万台计算机上网,用户数达到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396个,WWW站点数量为5300个。
我国开展的网络信息服务方式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电子邮件、网络教育、电子图书馆、电子广告、电子商务、新闻速递、专利文献服务、信息查询、影视点播、远程医疗、电子银行等,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服务年营业额逐年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队伍形成了一定规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重要信息应用系统已投入应用或处于建设之中。但是,不可否认,虽然近几年网络信息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2. 1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不够理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服务主要是向国外索取信息,网上的国内信息资源比较贫乏,再加上Internet的英文网络环境,使大多数人望而生畏。虽然最近几年中文报刊(包括海外与港台),China Info等陆续上网,但是尚难以满足国内广大联网用户的需求。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网络建设“重硬件、轻软件”以及数据库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致使一些单位偏重于购买先进硬件设备,忽视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培训、系统的使用效率等软件。这一切容易使已联网的用户失去对网络应用的兴趣,削弱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强度,而且也会使已建好的网络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将我们拥有的中文信息组织上网将是未来10年中信息服务业的基础,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通信费用过高
我国教育与各类型科研部门是Internet最主要的用户群,Internet给他们的科研活动、国际交流提供捷径。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网情况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公用数据通信服务因China PAC和China DDN收费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通信费用过高导致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资费价格居高不下,很多教育科研部门想用也用不起,阻碍了Internet的普及和使用。
2.3信息精品太少
Internet带动了全社会出版发行革命的同时,也带动了阅读革命。一个人使用电话网加上计算机就可以浏览全世界几百万台甚至上千万台计算机提供的信息资源。这两者的结合,使得人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信息爆炸的环境,网上的资源多而杂,一个人穷尽毕生精力与时间也难以看完。人们不再强调信息量而希望有高质量的网点;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从资料缺乏变为资料过剩。随着Internet上有用的科技、经济信息而涌来的,也有反动的、黄色的信息垃圾。用户由于知识结构和时间精力等原因,对网络信息需求及辨别能力各有差别。因此,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除不断增加新资料外,更重要的是剔除信息垃圾,帮助用户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精品,这可能是ISP及其他信息机构今后发展中所要致力的重要任务。
2. 4 面向终端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急待改善
我国的网络信息服务有一部分是以终端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的。面向终端的网络信息服务是信息网络功能单一化和网络管理非智能化时期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不关心用户是否收到信息,而且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对传入的信息加以选择和控制;再加上其保密性不好,传至终端的信息容易被任何人获取。这样的网络信息服务不仅影响服务质量,而且给网络信息服务造成不好的影响。
2. 5网络信息服务条块分割严重,行业合作和战略联盟比较薄弱,对政府决策层和社会的影响力度较弱,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与此同时,与网络信息服务有关的立法和政策对信息资源开发和开放缺乏强有力的支持,造成国家信息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
上述问题是我国网络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将会影响到我国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因此,主管部门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使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3改进和完善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的策略
3. 1加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作为一种全球信息控制手段,以其信息量大、传输方便、不受时空局限、共享性强等优势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社会网络化的发展,使信息服务部门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各类信息网络检索数据库信息的人数与日俱增。在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发展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指出:信息网络发展的生命力主要在于上网的信息资源的质量。而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开发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把各种有价值的中文信息迅速“搬”到网上,同时加强数据组织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增加我们的网络访问频率。
与此同时,由于信息过剩与信息污染等原因,网络信息资源质量下降与冗余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对此应采取妥善的策略予以逐步解决。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人员的鉴别,确定信息的价值,然后再提供给用户。此外,对于网络“自由空间”中为数众多、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信息资源也需要信息服务人员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精选工作。21世纪我国的网络信息服务将受公益性与经济性两种机制的综合控制,网络中“有价值的信息”必然是大受欢迎的。
3.2深度加工网络信忽,强化信息浓度。
开展深层次的网络信息加工、协助科技人员和其他广大用户及时地借鉴、参考、继承针对性强的网络信息,将是21世纪信息传递与服务的主要内容。由于网络信息不断增加,人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一一阅读原始文献,因此极需要信息服务部门能够生产代替原始文献的二次、三次文献,进一步使网络信息有序化、浓缩化、精细化。在现代信息服务中,决策的及时性比精确性更为重要,再好的决策一旦错过时机便失去价值。在信息应用中,时间是用户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我们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没有考虑“节约用户时间”这个关键,那么我们的网上服务将陷入盲目。
在用户上网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宣传拥有多少亿字的数据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如何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信息内容。因此,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网络信息资源中的信息浓度,而不是资料的绝对数量。从实际应用效果看,信息浓度确实远远重于信息的数量。因此,在价值天平上,我们一定要把节约用户时间与提高信息价值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3. 3促进我国网络信6服务机构走向专业化
对于我国网络信息服务机构来说,进入专业化服务领域是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此领域中,真正能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丰富的专业化知识,能给我们带来用户的并不是提供广阔的资料,而是信息服务的深度,只有深度才是真正吸引用户的根
本。
笔者认为,我国网络信息服务机构应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做起。熟悉自己的专业,熟悉自己的用户则是信息服务成功的关键。因为只有专注于一个行业、一类特定的用户群,才能把信息服务做深做透,才能对网络信息行业有所贡献,才能把我国的网络信息服务推向专业化。
3.4规范网上信息收费,制定有利于网络信息发展的法制法规
我国网络信息收费一直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这是一个颇令用户头疼的问题,按理说全球通信环境的全面大幅度改善使得通信资源空前丰富,通信价格的降低必然导致信息价格的下降。在美国,网络信息服务业的通信费用只占其成本的15%左右,但在我国,网络信息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达到了其成本的3000-4000甚至更高,难以很快进入普通家庭,从而阻碍网络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规范网上信息收费;有必要在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打破行业垄断局面。
法制不健全也是阻碍我国网络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制定有利于网络信息服务的各种法制法规,建立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我国的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3. 5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搞好周边局域网的同时组建全国信息服务网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正逐渐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信息服务机构——家庭—-办公室三者的有机组合,有利于信息服务机构发挥信息中转作用,还可以有目的地开发网络资源,再通过本系统的局域网以电子论坛和公告板的形式,提供给特定用户群。目前,各大专院校和企业都陆续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局域网,但其规模较小且网络信息资源不丰富,成不了大气候。笔者赞同以市场为导向,把大批分散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集中起来,把技术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具有全国规模的信息服务网络,建立综合性的全国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3. 6培养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和网络人才是提高我国网络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员应是既具有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检索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各种信息网络的逐步开通,培养能够在各类信息网络上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引擎工具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人员已成为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现有的人力、物力条件,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实力的网络信息服务骨干队伍,促进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曼.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国信息导报.1997(2)
[2]胡小明.谈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一).网络与信息,1998(3)
[3]胡小明.谈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二)网络与信息,1998(4)
[4]金泽龙.Internet与信息服务业.中国信息导报,1997(2)
[5]何军.关于信息服务的几个问题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
[6]朱伟.中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现状.情报学报,1997(6)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430079;天津商学院图书馆,3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