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研究生论文>
 

生物经济和知识经济,孰将取代信息经济

朱虹(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

      介绍目前学术界流行的“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成为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的观点,比较生物经济与知识经济各自的特点,得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需要具备的特征。最后提出生物技术的发展突破不但不会取代信息技术,还会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生物技术生物经济信息技术知识经济

分类号F49

Biology Economy & Knowledge Economy

         Which will Tale the Place of Information Economy

                        Rebuting the Theory of Biology Economy

Zhu Ho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Abstract   Argues with the prevalent saying-“biology economy will take the place of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become the new economic pattern of the 21st century". It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y economy with those of knowledge economythen deduces that w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economic pattern are,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at it is knowledge economy that will take the place of information economy.

 Keywords biotechnology biology econom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economy

1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会经历一个从萌芽、孕育到发展、成熟,直至灭亡的生命周期。在20世纪末当信息经济初露端倪时,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它会发展得如此迅速,以致如今人们已在谈论谁来取代信息经济的话题。最近,中外学者不约而同提出了一种观点,即生物经济将是继信息经济后,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我们不妨从对这一观点的分析人手,探讨生物经济和知识经济孰将取代信息经济。随着这一问题的深人研究,我们清晰地看到作为一种新的多经济形态所需要具备的特征。

2 生物经济论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印证着人类经济发展的轨迹。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通向工业文明的大门。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便捷的通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标志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科学家最近撰文认为,生物技术①领域的一系列重要进展正在将人类引向生物经济的崭新时代。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经济迅速进人了成熟期,在极为廉价的芯片广泛应用到一切领域,无线通讯达到发展顶峰之际,信息经济就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科学家预测信息经济的寿命大致是7580年,到21世纪20年代行将结束。如果说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于1953年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揭开了生物经济的序幕,那么刚刚宣布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则说明生物经济②正在逐渐成熟。

    生物经济论者认为:

20年内生物技术产业将超过当前最大热门信息产业而独占鳌头。生物技术可以通过3个途径实现商业化:①为大型制药公司提供数据咨询等生物信息服务;②进行基因专利权的转让;③建立基因开发产业。一个基因就是一个产业,“肥胖基因”的转让费就高达1.4亿美元,生物技术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化学家罗伯特·科尔曾经说过:20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生物学的世纪。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潘爱华博士认为生命科学将取代物理学和化学成为带头学科,从而为其它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技术可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和进化方向,并从而改变社会结构和现存的所有法律、道德和秩序。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2000522访问中国中国是说,Internet只是允许我们更方便地做我们已经做过的事,并没有新东西发生,而基因工程则会改变人类及其进化过程。

 生命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科学进步,还将产生惊人的效益,从而引发产业革命,人类将走向生物经济时代。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研究取得的进展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除因其在生物科学上的重大意义外,还在于这一领域潜藏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基因领域的革命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命运,基因工程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将会大大超过网络。到21世纪中期,当生物经济进人成熟阶段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宁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

3生物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

    要弄清未来社会究竟是生物经济社会还是知识经济社会,我们可以从两者的比较入手。

3.1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的比较

    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主要技术之一,其应用在当今世界已相当广泛(前文已有论述)。然而,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基因产品的研究开发不可能象网经科技产品一样以完全赢利为目的,并且靠垄断市场获得暴利,尽管有些生物技术产品在技术上具有独创性。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全世界为此投入的资金已无法胜数,仅美国用于基因研究的经费就以千亿美元计。但是,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2000626由中国等16个研究机构参加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成功,意味着这一技术不再是某些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生物公司的专利,于是它们也将无法通过垄断市场而谋利。

    尽管就科技价值而言,基因生物工程确实不亚于网络科技,但是在商业价值方面,如果说网络科技是快车,那么基因生物工程就是慢车。我国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组认为,目前人类基因组研究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其成果能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或制药需假以时日,以现在的研究进程来看大约要在20-30年之后,当然,也不排除有创新的技术出现而加快这个进程,不过最快也要在510年后。也就提说生物技术公司想大把地赚钱,至少也要在5-10年以后。

    近年来,生物产业异军突起,产生了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环保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新能源、生物化工、生物医学仪器等分支。但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致使其发展放慢。生物技术涉及到复杂的伦理、法律和现存的社会秩序。人们对其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比如对转基因食品、克隆动物、克隆人以及担心未来是否会分化为有着优势基因和弱势基因的两类人,并由前者统治后者(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就极为担心这一点),这些均涉及到人类自身安危(尽管这些问题IT和网络也有,但IT和网络的问题现在看起来,似乎还不会根本毁灭人类)。生物技术产业由危险产业变为商业性产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是不可能像网络科技那样立竿见影的。

生物技术类股票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是生财工具。由于在投人产出方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数生物公司都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市场对于生物技术类股票的炒作历来就像猴子捞月,捞得虽然起劲,到头来总是空欢喜一场。在过去巧年中美国生物技术类股票曾大涨过4次,大多数的涨势虽然维持了1428个月,但一旦涨势回落,就令人措手不及。

 在信息产业方面,根据李京文在《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一书中的分类,我们可以将信息产业分为两个子产业(信息硬技术产业和软技术产业)6个支干产业、20个分支产业(1):

1信息产业的分类

    以上的信息产业③结构图告诉我们,在信息产业中除信息硬技术产业需要消耗自然资源外,信息产业的另一个子产业——信息软技术产业基本上不依赖于自然资源。一种新的资源—知识,作为其劳动对象,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种以知识为主要劳动对象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助力器,知识借助于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加快生产和积累速度,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产业将引起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其效率,开辟新市场。在信息时代,产品的价值不再只是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组合,必须加上信息的作用。事实上,通过信息再利用而形成的比原来产品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已越来越多。

    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很大。在信息产业内部,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龙头,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技术的发展,与此相关又带动了一批其他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仪器仪表、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中心的投资热潮,必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大发展,由此又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广泛调整,形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兴产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3.2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与信息技术相比较,生物技术有明显的劣势,这些因素必将决定谁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

    生物技术的知识、技术和操作非常复杂,而且成功率极低。以克隆动物而言,现在的成功率只有1%左右。转基因技术的成功率虽高一些,但也只有5%左右。比如目前能成功克隆牛、羊、猪等动物的国家只是极少数,还无法形成批量生产,更无法与TT及网络的成熟技术和市场相比。生物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远不如T1'和网络那么成熟。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的成果也只是绘出了人类个别染色体的基因草图,只是能读出来,就像在暗室里能看到染色体胶片的大体影子,而要真正读懂和看出这个庞大的胶片上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还有极其漫长的路要走。

    生物技术的门槛远远高于信息技术,尽管目前的研究对人类生命的进程有重大的影响,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普及程度和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也是生物技术无法与之相比的。

    总之,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无疑仍是新世纪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因为其他高技术及其产业化,从原理的认识和控制到功能目标的设计和实现,都不能不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新突破和综合应用。今天的生物产业无疑在发展速度上还是规模上,都不能与信息产业相比。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也远不及互联网。

    有人说,网络并不产生财富,它只是节省财富,未来的生物产业则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财富。生物产业和信息产业无疑都是高科技产物,就创造财富而言,可以说前者“节流”后者“开源”。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生物产业和信息产业在新经济中并非此消彼涨的关系,他们更是一对互相帮衬、共同进步的“好兄弟”。其实,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始终不能缺少计算机的工作,如果到基因组测序的研究所去看一看,大量的以超级计算机为基础的测序仪,会使你认为误人了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生物产业因计算机的加盟而提速,信息产业也因生命科学的需要而得以发展、获利。生物信息学或信息生物学的进步所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美国已经出现了大批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公司,希冀在基因工程药物、生物芯片、代谢工程等领域发掘财富,生物信息学工业领域潜力巨大。可以说,生物科技(生物技术)和信息科技(信息技术)的融合,才是世界经济市场的未来。

    在被称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草图的诞生过程中,康柏公司的Alpha服务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出色的计算能力。在此之前,这些造价至少在几百万美元以上可以超高速运转的机器一直默默无闻,它们被用于控制核反应堆、预报天气或是与世界级国际象棋大师同台对弈。如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超级计算机在创造新的药物品种、治愈疾病和最终使我们能够修复人类基因缺陷等方面是至关重要的,高性能计算机能给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许多一流科学家都相信,高

性能的计算机是生物和医药的未来。看来,生物工程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4生物经济、知识经济,孰将取代信息经济

    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使社会的经济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下一个取代信息经济的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命名它呢?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必须具备几个特征:首先,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其次,人类一切活动都必须依赖其核心技术;再次,该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会导致人类生活的根本性变革,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最后,围绕其代表技术展开的生产活动能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满足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

    目前,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据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在全球经济高增长中,科技进步(或知识)的贡献已由20世纪初的5%左右上升到60%70%,科技进步或知识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针对前面提出的几个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组合创新,已成为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群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的核心产业是高科技产业,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为基础。包括科学革命、高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信仰革命、行为革命等在内的知识革命,目前正在世界各地兴起,掀起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浪潮,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迅速向生产、服务、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条件。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人类最关键的行为能力,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知识经济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创新型的经济。物质生产部门在充分满足社会成员高质量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经济进一步增长对传统基础物质产品的依赖性将不断下降。在消费结构中,知识性消费,如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学习消费等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在社会资产结构中,无形的知识资产占社会资产的比重将日益提高并将占据主导地位。

    生物产业只是当代主要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无法单独形成一种经济形态,而是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同属于知识经济。并且,如今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生物技术不但不会取代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的核心技术,相反还会不断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知识对经济的贡献超过了一定比例时,人类就真正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娄策群导师的热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京文.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2123

2郭华.试评谁是本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  与信息技术关系比较.商业研究,2001(5):42- 43

3生物经济悄然而至基因组研究倍受关注.光明日报,20001005

4生物技术挑战信息技术.北京青年报,20000608

5李富强等.知识经济与知识产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总序)

6吕建辉,王玲.知识经济及其运转模式研究.情报杂志,2001(8):2930

7吴乐斌.迎接生物经济时代.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18

8刘林森.人类将进人生物经济时代.苏南乡镇企业,2000(9):1011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