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
摘要:从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多层次结构出发,探讨盈利性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可能性、必
要性和现实性,并付发展我国盈利性信息服务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服务业盈利性产业化信息市场
本文讨论的重点是盈利性信息服务业,主要由第三层次的信息服务机构组成,当然也包括第一、第二层次信息服务机构的对外盈利性服务。
1发展我国盈利性信息服务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1理论基础
信息的定义可以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degree of knowledge)。信息之所以有价值,关键在于存在知识差。知识差能够使经济代理人改善决策环境而获得预期收益。产品(商品)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独占性或专有权,二是具有可获得性或使用价值。同样,市场信息也具有商品的这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市场参与者总能够获得某些其他市场参与者没有或目前还没有获得的私人信息,于是,市场参与者可以垄断或独占该信息。简单地说,私人信息充分表现出其个人私有权的特征。事实上,公共信息是以私人信息的大量产生和传播为基础的,私人信息是经济信息存在的最根本形式,也是信息作为商品存在的最直接原因。其次,市场销售者在商品交易中应用信息确定最优价格,而市场消费者也同时使用信息使自身购买效用最大化。人们不难发现,信息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存在,在于它使环境状态的不确定性的量减少了,减少不确定性的量也就是减少了经济成本而相对提高了经济活动效率,信息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市场价值。因此,无论信息市场价值的基础如何,信息市场价值的存在最终总会使信息成为经济活动中的可获得品。按照上面的论述,可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信息(无论其形式如何)具有独占性和使用价值,那么它就会成为具有市场价值和价格的商品。信息成为商品是信息服务市场形成的前提。正是因为信息是有价的,所以在发展企业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选择开发信息这一新兴且日益重要的战略资源,形成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盈利性信息服务企业。
1.2市场基础
任何企业都需要掌握信息后才能制定战略决策。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信息资源的急速增长,一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信息汪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因此,从企业外部获得有针对性的、可靠的、适用的信息资源,就成了现代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盈利性信息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随着社会对信息服务业的依赖性日增和网络的发展,为人们利用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信息的易获得性增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信息的依赖性,但信息的有序组织和深加工及传播还需要信息服务机构来实现。
中国的信息服务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据IDC国际数据中心)预测,到2006年中国信息服务市场的收人将超过103亿美元,中国发展信息服务市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虽然我国信息产业结构体系已形成,但产业内部各领域间的比例不尽合理(目前美国的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营业额之比为1:0.57,日本为1:0.96,韩国为1:5.66,而我国仅为1:11.29),特别是盈利性信息服务机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据统计,1997年我国的信息服务水平只相当于美国60年代末、日本70年代中、中等发达国家80年代中的水平。
公众信息意识差,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这一状况造成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人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发达国家低2一3个数量级。我国的盈利性信息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信息服务业在中国整个I'I'市场中只占6.6%的份额,而且服务的范畴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而高端服务如咨询、外包以及管理服务所占的市场份额仍很小。
2发展我国盈利性信息服务业的现实性
将信息服务作为一个行业从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行业部门,在我国是近20年的事。信息服务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据统计,1994年我国拥有信息服务机构3万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机构外,还涌现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信息经营企业,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场经营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
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信息服务产业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据统计,至2000年,我国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已近百万,上网人数已达1 690万。网络信息已涵盖科研、教育、商业、娱乐等各个领域,不仅有E一~1, Telnet, FTP等基本信息服务,还有Archie,Gopher, WAIS, W W W等高级应用形式。信息服务产值也以两位数增长:“七五”期间年均增长27%左右,“八五”期间年均增长47.6%。到2005年,我国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将达到2000亿元,比1998年增长6倍,到2010年,网络用户将达到2亿户以上,数字化信息资源总量和网上信息资源总量都将比2005年增加10倍以上,我国信息资源开发水平将达到20世纪末先进国家的水平。
3发展我国盈利性信息服务业的对策
3.1为提高盈利性信息服务业的利润率,促进其迅速成长,必须实现服务方式的现代化
我国信息服务业目前尚未摆脱传统手工为主的状态,信息的采集、加工仍以手工为主。此外,电话普及率、微机装备率、联网率都比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按照三网(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融合的要求,推进网络的平滑过渡与升级换代,使其逐步演变成为一个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宽带、高速的公共信息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基本通信业务和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大容量、高速率、智能化、多媒体将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今后要以21世纪可生存的客户/服务器体系为目标,努力建设新一代计算机系统,争取于2010年初步建成以宽带综合数字网络(B一ISDN)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使微机和局域网与各类主机实现网络互联。大力开展网络化信息检索、信息查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电子文件传输、电子论坛、图文信息电视广播、数据广播、电视远程会议、数字图书馆、语音信箱等服务。
3.2重视信息服务企业中人的作用,做好人机的有机结合
传统信息服务中由人工采集、组织、整理和提供信息的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但仅仅依靠计算机进行信息的组织管理还是不够的。尽管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和信息储存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智能操作时,还要依靠知识专家,人机结合才能实现两者的互补。事实上,凝聚更多智力的信息产品更具有价值,更受用户欢迎。寻求人脑与电脑的最佳结合,是开展网络增值服务的关键。
3.3处理好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与公共信息服务机构、非网络信息服务业与网络信息服务业的关系
图书馆保存了人类最完整、最广泛的知识财富,是任何一种机构都无法相比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优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利用优惠贷款、减免税收或专向基金等政策,研制面向市场的特色数据库,以弥补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的不足;有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管理数据库的机构,对所有数据库进行登记注册,加强管理,以避免数据库的重复开发和无序服务。非网络信息服务将与网络信息服务长期并存。就像电子版图书出现后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纸介质图书一样,非网络信息服务也同样有它无法替代的优势,非网络信息服务与网络信息服务之间是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3.4联盟与合作是我国发展盈利性信息服务业的最佳途径
由于用户需求越来越复杂,任何一家信息服务机构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国这类机构的规模都相对较小。因此,对我国的信息服务机构来说,联盟比竞争更为重要,它已成为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也避免了企业总在低层次的技术水平上重复。我国的信息服务机构普遍强调信息服务提供能力,这样虽然能建立起覆盖面广泛的信息服务系统,但在现实中却导致了各信息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的平均化和趋同性;另外,它们主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考虑信息服务的发展,而不注重信息服务的投人产出效益。从当今的信息产业化热潮来看,一方面,由于信息服务机构针对的用户对象不同,导致其运作中出现了单枪匹马、小规模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虽然能够按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自动地调整信息资源的分布,促使信息资源的有效(主要是经济效益)配置,但也会导致信息服务机构因逐利而采取盲目产业化的做法,且市场调节本身具有滞后性,往往是在巨大浪费造成之后才去调节。理想的资源配置系统应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配置,是靠信息服务产业化和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优势互补来实现的。
3.5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赢得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发展机会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信息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设备研制和系统建设、运行、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比信息技术本身更重要。知识产权是知识价值的权力化、资本化;信息技术标准是信息技术成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国外企业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那些一流的信息服务企业就是一批能够制定信息技术标准和规则,让别人去追随、遵循的世界级领先企业,它们通过制定和运用标准或规则获得了超额利润。
参考文献:
1张安珍中、日、美信息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图书馆论坛,2000(10) :50一53
2黄宁燕.信息服务与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情报学报,2001(6):345一348
3信息产业“十五”发展扫描.中国信息导报,2001(4):11 一16
4刘积仁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与中国软件业的定位和创新中国信息导报,2001(6):58 -61
5谢康.微观信息经济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6罗映红信息服务业—21世纪的主导产业.图书情报工作,2000(12):68一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