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研究生论文>
 

国外信息消费研究述评

邓胜利

摘要:分析了国外有关研究信息消费的论文,得出他们注重对消费主义的演变、消费者行为、信息对消费者影响、信息消费对文化及技术影响、消费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信息消费研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信息消费消费行为消费主义述评

    随着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消费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也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现总结出如下。

1注重对消费主义的演变进行研究

约翰·杨(Young, John)在《新唯物主义:政策的本质》中谈到发达国家迫切寻求快速降低其物质消费途径的必要性,建议基于物质效益政策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物质经济,并且考察了在刺激经济产品设计等领域中所发生的必要变化。桑迪·欧肯登(Ock-enden,San叫在《消费主义及其发展》中要求加拿大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生们重新认识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方式的隐性含义,并且重新认识消费者自身为了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所进行改变的动力,暗示了发展是改变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进入特定生活标准的运动。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表现在全球社会的相互联结和彼此独立的意识,认识到文化、社会环境、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紧密联系。文章提到经济增长和消费主义(或用户至上主义)在这样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下是相互关联的,经济体系是建立在消费之上的。货物(商品)消费有助于驱动经济发展,而消费和经济的增长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然而很少被社会重视。夏·爱普(AnupShah)在《消费和消费主义背后》一文中认为今天的消耗正破坏环境资源基础,它正加重不平等,并且消费一贫困一不平等一环境关系正在动态加速。如果那些趋势继续而没有改变,不从高收入重新分配到低收入消费者,不从消耗优先权到满足基本需要,今天的消费和人力资本开发问题将恶化。真正的问题不是消费本身,而是它的模式和影响。并且用数字说明了消费中的不平等是非常明显的,在高收入国家20%的人口占整个私人消费支出的86%,最穷人的20%只占1 .3;最富的5个国家拥有所有电话线的74,最穷的5个国家只占1 .5 %

2注重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约翰·希瑞克(Shirk John Q在《终身学习的代价和好处:消费者行为》中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行为,从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分析出消费者行为的不同类型及不同的学习类型。迪波拉·弗瑞德曼(Freedman,Deborah S.)和阿兰·托瑞森( Thornton, Arland)在《未成年人的消费热情:决定因素和暗示》研究了未成年人的消费热情。该文发现:未成年人追求物质消费的能力是依靠自己赚钱而获得,而对未来消费目标的不现实需要由父母提供。伯曼卡特·汉斯(Hans Baumgartner)在《通往个性化消费者的道路》中认为长期以来在消费行为学中忽视了个性化研究。只有理解了作为消费者的不同个体才能更好地研究消费行为,才能认识到视觉—个性研究不得不拓宽的范围。诺顿·乔易丝(Jouce Routson)在《专家为未来沉思》一文中认为计算机服务器能储存所有信息,真正挑战是“新信息每年加倍增长,花在信息消费上的时间却没有增加,管理信息才是今后20年的挑战”。豪格·安妮( Anne Hoag)在《评估使用和满意度一电缆调制解调器和因特网》这篇文章中研究了电缆调制解调器对因特网消费和满意度的影响,这篇文章的目标是描述消费评估方案和满意度及其相关结果,结果表明因特网消费和满意度是相当复杂的、多层次的,而且满意度的评估方法也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如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出版。霍华德(Howard Kunreuther)在《在线产品的评论和电子社区对市场结果的影响》一文中认为消费者报告一直以来是产品目录的来源信息,最近的研究表明产品在线社区和在线消费者的评估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3注重信息对消费者影响的研究

 阿洛瓦·拉希米(Rohini Ahluwalia)在《有时感觉很正确:产品信息的一致性影响和不一致性影响的不同衡量标准》中认为,在信息相似的条件下,产品的判断更注重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暂时的心情可能导致对产品信息的一致或不一致反映。当认为享乐原则比利用原则更重要时,产品信息的强化影响就会出现。阿瑞尼·丹(Dan Ariely)在《控制信息流动:对消费者决策和偏好的影响》中认为信息销售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向消费者提供做出决定

的信息。控制信息的流动的结果能帮助消费者更好的满足其偏好,对消费行为更自信。戈洛夫·阿德鲁( Andrew D. Gershoff)、巴尼卡兹·苏珊(Susan M.Broniarczyk)迈斯·巴特瑞卡.(Patricia M.West)在《建议或评价?信息资源选择的灵敏度》中谈到当消费者求助信息资源作决定时,他们就必须面对选择信息资源所承担的责任。史密斯(S mith R)和布什( Bush AJ)在《用不完全信息框架发展服务提供商交流原则》中看到了消费者怎样在购买的情况下用信息为服务提供商建立交流原则。销售商知道消费者很少有购买的完全充分信息和按事先要求的交流策略,与传统的消费者商品相比,特定服务提供的信息更少,因为服务有其内在特性。

4注重信息消费对文化、技术影响的研究

 《信息行为与评价集中研究》中谈到网络是两种巨大社会发展的接口:评价文化和新信息通讯技术。出版者、研究资助人、政策制定者、图书馆员、健康职业和消费者都深受其影响。文章提出在新数字环境下如何评价信息消费及生产?如何评价信息的质量、可靠性和信息影响?我们如何决定改变的程度、方向和本质?信息提供者如何使用战略有效地进入市场。文章就网络空间中信息消费行为、对信息的评价及相关法律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行为与信息使用者、生产者和大规模信息系统的互动程度相关。信息系统包括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电话亭、数字互动电视、引用索引、主题文献、网络环境。事实上,我们对新的数字环境对信息生产及消费方式的影响知之甚少,其实有很多方式可以获取对信息生产、消费极其影响的了解。曼德·劳米(Naomi Mandel)和约翰逊·艾瑞克(Eric J.Johnsom)((当网页影响决定时:视觉对专家和新手的不同影响)中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网页的图片、颜色、背景等视觉效果对消费者选择有显著影响,这种视觉又驱动消费者作出决定。莱特·贝蒂(Betty)在《传统工具是浪费的》中认为信息驱动21世纪,如果我们现在不改变信息消费习惯,我们就不会为子孙后代留下信息。文章认为未来的趋势是公共关系和因特网更广泛的使用,每个市场必须建立在将来的信息消费和消费者定购模式的基础上。在消费市场中,消费者研究仍然是关键。我们在使用多样化的媒体传播信息时,增加了提供信息者与信息使用者、信息消费用户接触的程度,而我们从提供最好信息消费需求的媒体中受益。彼特(Pete rLunt)和莫尔·丽兹(Ms Liz Moor)在《虚拟消费者:扩宽了网上商店的范围》中认为发展消费理论必须考虑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消费不具有竞争性,不能排除信息的使用,因为信息没有物理界限,其复制和传播相对成本较低。约翰逊·艾瑞克(Eric J Johnson)在《数字化消费者研究》中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广泛扩散对消费者研究的改变。

5注重信息消费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的研究

 马塔拉米·卡米诺一(Kiminori Matsuyama)在《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中研究了大众消费骤热的原因机制,将它的发展过程描述为一系列的工业流程模式。在这些工业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每一位消费者能被充分地给与,从而导致家庭数目的增加,这反过来又扩大了他们需要消费品的范围,于是为了更好的提供消费品的更大市场形成了,这又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卡莱曼( Kellerman)在《信息社会》中认为信息社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产品和消费。一个特定国家的信息社会并非一定要使其产品和信息消费都处于高水平。信息消费的高标准在硬件、软件和信息追求中有所体现。因而,高水平的信息消费及信息手段有可能作为一种可取的广泛的通讯方式被表现出来。高质量的信息消费可以通过软件买卖来测量,或通过国内和国际电话的数量和线路长度来测量,还可通过连接上的有线电视的家庭比例来测量。文章还认为信息经济不仅仅是关于商品买卖和在市场上出售的信息,大量的信息事实上是在国内生产,并且在许多组织中消费。诺顿( M. J. Norton)在《发展中的信息经济学:对数字革命的反映》中认为数字革命带来了政策和发展问题,提出信息经济学在数字世界中必须发展新的理论。邦德·迈克(Michael Binder)和帕萨恩·哈西门(M. Hashem Pesaran)在《在社会互动下终身消费》中谈到Rz:互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消费决定。沃特曼·约克(YorkAuter man)在《信息技术对发展世界的政治影响》中认为全球化是导致信息的全球化唁息消费市场的全球化。政府不再对信息垄断,信息消费是需求驱动而不是供给驱动。史密斯·琼纳森(Jonathan M. Smith)在《活跃的网络:2020前景》中认为信息消费的前景受到限制,与网络表现的活跃性不一致。当前的问题是怎样传递给信息消费者正确的信息,摆脱消费者自身的限制。

国外对信息消费的研究主要是从信息与消费、消费者的关系入手,联系当前的技术环境,分析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在信息消费的具体实践中研究得比较透彻,比如网络消费、电视消费、媒体消费等,他们都有具体的分析数字和结论。不足之处在于对信息消费的认识比较模糊,没有明显的界定,没有把信息消费上升到与传统物质、能源消费受重视的程度。尽管信息消费随处可见,其理论问题及用何种知识加以阐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说明对信息消费的理论问题研究的必要和急迫性。只有让信息消费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信息消费才可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Young ,John.The New materialism :A Matter of Policy. World Watch ,1994;(5)

2 Ockenden,Sandy. Consumerism &Development.Teachergram,1996(1)

3 Shirk John C. The Costs Benefits of Lifelong Learning :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Report ,1 998

4 Freedman, Deborah SThornton, Arland . The Consumption Aspirations ofAdolescents:Determinants and I mplications . Youth and Society1990

5 Ham Baumgartner . Toward a Personology of the Consumer .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29 Se mptember2002

6 Rohini Ahluwalia . Sometimes It Just Feels Right:The Differential Weightingof AffectConsistent and AffectInconsistent Product Information . Journal ofConsumer Researc, Vol.28 June 2001

7 Dan Ariely . Controlling the Information Flow:Effects on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and Preferenc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Vol.27 Semptember2000

8 Andrew D. GershoffSusan M.Broniarczyk,Patricia M. West . Recommenda-tion or Evaluation? Task Sensitivity in Information Source . Journal of CowsumerResearch,vol.28 December2001

9 Smith R.Bush A.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source Use by Using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Framework to Develop Service Provider CommunicationGuidelines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002(1)

10 Centre for Information Behaviour and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http:// w w w .soi .city .ac . uk/ organisation/ is/ research/ ciber/ moreintro . html

11 Naomi MandeI,Eric J.Johnsom. When Web Pages Influence Choice:Effects ofVisual Primes on Experts and Novic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 .29 September 2002

12 Peter LuntMs Liz Moor. The Virtual Consumer: Broadening the Scope ofTeleshopping . http : //virtualsociety .sbs .ox .ac.uk/ projects/ lunt.htm

13 Kiminori Matsuyama.The Rise of Mass Consumption Socie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 ;( 5)

14 Kellerman. Lnformation Society . The Information Society(TIS) journal1999;(3)

15 M. J. Norton. Evolving Information Economics :Responses to the Digital Revo-IutionComputerized Retrieval Services ,2002

16 Michael Binder, M. Hashem Pesaran. LifeCycle Consumption Under Social Interactions . http://netec . mcc . ac . uk/ HoP Ec/ ge miniabout . ht ml

17 Jonathan M. Smith.Active Networks:A2020 Vision. 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1 997(1)

18 Joyce Routson.Experts Ponder Internet's future. Stanford Report,2001 ;(2)

19 Anne Hoag. Measuring Usage and Satisfaction of Cable Modems and the Internet. DLib MagazineMarch 1998

20 Ravi Aron, Howard Kunreuther. The Impact of Online Product Reviews and Electronic Communities on Market Outcomes. webi. wharton. upenn. edu/meetingNotes/ may2001 presentations/ Ravf Aron.pdf

21 Eric J Johnson. Digitizing Consumer R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1 ;28(责编:愚梅)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