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仕敏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
摘要:简要地介绍了国外关于信息能力研究的概况,包括信息能力概念的提出、对信息能力内洒的各种认识、相关的研究重.点以及有关信息能力的实证研究等。
关键词: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都还处在不断的研究和深化过程中,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信息能力的提出是社会形态发展到信息社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信息能力对于个人、组织、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比较快,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研究信息能力比较早,取得的成果也比较多一些。
国外对信息能力的研究最早见于1974年。当时的美国信息工业协会(lip)主席Paul Zurkowski在提交全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NCLIS)的一份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信息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并提出T要在下一个十年内在全国普及信息能力的目标。Paul Zurkowski将信息能力定义为“经过训练能在工作中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其实质是要在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希望图书馆用户能在图书馆员的帮助教育下,自己运用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源来解决各种间题。这也是70年代其他研究信息能力的学者所普遍强调的。而研究大众通讯的学者Cees I-Iamelink则特别注意信息鉴别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具备获取正确决策所需的完整的、个体化的、独立的信息的能力,从而能够从制度化的大众媒体的信息压迫中解放出来,是保障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CeesHamelink因此将信息能力与公民权利和社会民主制度结合起来。而图书馆情报学家Robert Taylo:在一篇讨论图书馆职业未来的文章中则把信息能力和图书馆职业联系在一起。
综合起来看,70年代信息能力研究的社会背景是一方面信息在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认识,另一方面社会信息量剧增,要充分获取、利用信息十分复杂麻烦。因而研究者均十分强调运用一定的信息工具和信息源去寻找、获取并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但对处理信息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仍缺乏深人研究。
进人80年代以后,新的信息技术开始迅速向社会各领域渗透,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很快就被认为是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对信息能力研究侧重点选取的不同,相应地出现了“in-formation capacity", "information compe-tence", "information power',等各种不同的表述方式。1982年Forest Horton对计算机能力作了描述。并将计筑机能力,j,rvodoii )尸4 7taxsr7TT1k1夕印.yr月匕7j列为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信息技术很快就改变了原来处理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模式,信息处理和检索
利用不再仅仅是图书馆职业的专利,社会各领域开始注重各自的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能力的培养。1986年WilliamDemo便注意到除传统的信息技能外,信息能力已经成为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并且从不同的职业角度(如图书馆界、教育界或通讯领域)出发,对信息能力内涵所作的定义是不同的。同时他还注意到在所有不同的定义中,来自图书馆界的定义最为详尽,并且与信息能力的功用联系最为紧密。
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将信息能力放在个体能力的综合谱系中进行考察,图书馆界开始注意将用户教育、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结合起来。JoanneR. Euster将此称为“信息能力替代图书馆利用能力”的范式转换。
当时信息能力的研究队伍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界,但是图书馆界信息能力研究的影响面却很小,仅仅是局限在图书馆界内部,甚至是在80年代美国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和学生培养规划中都没有信息能力应有的地位。因此,198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Mar-garet Chisholm任命了一个由教育界的领导和图书馆界的领导联合组成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能力’主席会议”,专门负责研究信息能力的定义及其对学生能力、终身学习和公民生活的重要性,并设计一些在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培养信息能力的模型。这个“主席会议”在积极工作两年后,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由著名的信息能力研究专家Patricia Senn Breivik博士起草的报告,其中将信息能力定义为“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及准确定位、评价并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个定义很快就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以后的研究者尽管在界定信息能力的细节方面可能会有些差异,但基本上均普遍接受信息能力具有“定位”( locate) , "评价”(evaluate)和“有效利用”(use effectively)三个最主要的内容。报告还从教育、经济、公民权利、民主保障、美国社会发展等方面对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作了论述,并对美国今后如何提高个人和社会的信息能力提出了6条建议。这份报告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对信息能力的关注和研究。就在1989年当年便成立了“全美信息能力论坛”(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Literacy,其Internet官方网址为http: //www. infolit. org/)。这个论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由当时的不到10个会员的小组织发展到包括来自商业界、政府和教育界的65个会员单位在内的全国性大组织。1991年在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第2次白宫会议期间,论坛就信息能力与民主、经济和教育相关的3个方面提交了3篇报告。1992年信息能力开始被纳人国家教育目标,并且信息能力的培养被纳人了课程计划。一些学术组织和教学管理组织纷纷成立专门部门来研究信息能力问题,并开始定期召开学术会议或年度报告会。各门学科的学者以及各个社会生产部门的研究人员均开始研究各自学科或部门的信息能力问题,因而在90年代形成了一个“信息能力”热潮。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从ERIC到Medline,PsycInfo, INSPEC(收录电子学、电子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文章),So-cioFile, IAC期刊杂志文章索引等各类文章索引数据库均设置了“信息能力”主题,并在其下收录有文章著作。 概括起来,这些文章著作主要对信息能力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对信息能力的构成、特征和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另外,包括各州教育部和许多大学、中学、小学在内的教育部门和许多其它产业部门都纷纷展开了如何培养提高学生或员工信息能力的研究项目,许多项目研究的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都反映了信息能力研究的各种成果。
尽管也有学者认为信息能力的研究热潮只不过是学术泡沫,如LawrenceJ. McCrank认为信息能力的概念夸大其词,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图书馆信息检索能力,并且他还对图书馆界是否具备承担信息能力教育所需的资质以及一旦信息能力普及后图书馆职业存在的基础提出了置疑。但是更多的学者却对信息能力研究热潮持肯定态度。Jeremy J. Shapiro和Shelley K. Hughes更是主张将信息能力作为新的通科教育(liberal art)的内容,将“信息能力”提升到“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语境中成为一个‘自由人’所必需的知识部分”高度。更多的学者则开始关注信息能力在各种不同工作场合的表现内容、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培养的途径等实证研究。关于信息能力的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文章著作层出不穷。
各国政府也开始在提高国家和公民信息能力方面进行积极尝试。1994年秋天,由加拿大、德国、荷兰、波兰、瑞典、瑞士和美国等7个国家发起了国际成人素质调查(International Adult Lit-eracy Survey, IALS),该调查由加拿大统计局组织管理并得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合作支持。1995年第一次调查的报告以“素质、经济与社会”为题交由(OECD)发表,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信息时代员工的素质不仅仅包括读写能力,更要包括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这项调查及其报告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巨
浪。很快又有澳大利亚、比利时、爱尔兰、新西兰和英国等5个国家先后加人了IALSa 1997年第二次调查的报告以“知识社会所需的素质技能”为题发表。这份报告尤其强调在即将主宰21世纪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若要富有成效地工作、生活,理解并运用信息将为关键。各个国家还分别就本国实际情况进行了信息能力普查,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象英国议会、澳大利亚政府、新加坡政府和日本政府等在有关本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法令或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都专门强调要展开对企业和公民个体信息能力的研究,并且要采取实际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其信息能力,增加其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参与国际的能力,把信息能力与经济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放在一起通盘考虑。
总的来看,目前国外研究信息能力的热潮仍然是方兴未艾,而且加入信息能力研究的部门领域越来越广,投人的规模和力量越来越大。研究的内容既是前期研究的历史延续,同时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深化。正在研究开拓的重要领域包括:如何标定信息能力的水平程度及其进步程度;如何测定信息能力的培养项目对提高个体素质的效果;信息能力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如何发挥作用及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程度等等。
参考文献
1 Behrens, Shirley J. 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 1994;(7)
2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Library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Final Report. 1989
3 Mccrank, Lawrence J. Information literacy: a bogus bandwagon?. Library Journal, May 1991
4 Shapiro, Jeremy J,Hughes, Shelley K. Informstion Literacy as a Liberal Art. Educom Review,1996;(2)
5 http: //www. ala. org/
6 http: //www. infolit. org/
7 http: //www. nald. ca/
8 http: //www. educom. 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