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A.鲁缅采夫
【文章来源】中国期刊网
【原文出处】俄 《科技信息:第一类。信息工作的组织和研究方法》
【原刊期号】1996年第7期
【 正 文 】
信息经济学把提高电子信息部门职能效益的理论、方法论和实践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集中研究下述几个方面:1.区分信息关系中的经济观点和决定信息关系的各种经济因素;2.掌握电子信息部门和生产发展的经济趋势;3.确定整个电子信息部门经济动态的规律性;4.在掌握经济规律性的基础上,预测信息关系发展的经济指标;5.发现能够决定电子信息部门工作效率程度的条件;6.确定和论证信息(知识产权、价格、价格形成的因素、智力租金等等)进入市场关系的经济特点;7.明确市场条件下促进信息活动发展的经济杠杆;8.重视在科学活动、教育、职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推广个人专用计算机和无线通讯以及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的经济问题;9.发现工业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电子信息部门远景发展的规律性。
综合上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大量史料得出,信息经济学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知识:1.电子工业和其他生产通讯设备以及生产信息技术电子设备部门的部门经济;2.采用电子信息装置自动化系统的机械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的部门经济;3.信息传输的部门经济(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4.各级(联邦、地区、市政和经营管理主体的)群体活动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经济;5.研究科研、革新活动效果和组织管理以及市场与国家调控作用的科学经济;6.大众信息手段部门的经济。
信息经济学的任务包括:1.由于信息技术设备的生产、计划、管理和使用的资金密度很高,所以要根据国家预算、经济主体的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发展信息技术,在资金落实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做好对国民经济各种过程信息化的价格评估和非价格评估工作;2.建立市场需要的信息价格要素的理论基础,包括:知识产权、信息价格、利润分配关系、智力租金及其表现形式等;3.评价在居民中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计算机、无线通讯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社会经济效果;4.在发展本国信息新技术理论基础的过程中,应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5.科学预测信息技术结构发展的趋势;6.解决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研制具体部门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信息经济学要不间断地同生产结构改造的战略计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7.信息经济学具有跨部门研究的特点,因此,信息经济学应该揭示发展信息技术的最佳经济方法,积极参加研究和解决国民经济技术改造问题。
(文兰摘自俄《俄罗斯经济杂志》199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