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习资源>参考论文>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关问题

【原文出处】情报科学

【原刊期号】2000年第9

【作者简介】张 怡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上海 200062)

【中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经济的涵义,回顾了有关信息经济学研究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观点,提出了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信息经济学  研究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tention of information economyreviews some representative person and their vieas in the history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advances som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in future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economies    Study

【 正  文 】

5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光纤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日益增强,知识和信息作为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当今社会正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的新兴经济结构正在形成和发展,一大批经济学家投身于这一崭新的领域,从信息的经济价值着手,研究创立了信息经济学。

1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经济商品的信息理应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信息这种稀缺资源的台理选择和配置的学科有关信息的经济价值和商品性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O年代初,1923年,耐特(FHKnighi)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阐述解决不确定性的方法时,把信息视为“主要商品之一”,他主张将“大量的公共资金”和” 巨大的资本” 投入到信息活动中去,这种思想对于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l928年,哈特莱在《信息传输》一文中,首次把信息作为通讯领域的概念和术语加以科学化,叩开了信息通信理论研究的大门。2O多年后,香农(CEShannon)创立了信息论、维纳(NWiener)创立了系统控制论,这些都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技术理论基础。

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的论文,首先使用信息经济学研究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问题。应该说,信息经济作为正式的学科概念是经济学家乔治·丁·斯蒂格勒(GJStigler)1961年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上发表的著名论文《信息经济学》中提出的,他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和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界定了信息经济学这一概念。

进入7O年代,特别是8O年代以后,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更是蓬勃发展。一些有影响的信息学家、经济学家纷纷发表论著,1977年马克·波拉特(MPorot)的《信息经济》,对信息经济的规模和结构作出了详尽的测算分析。按照马克·波拉特的说法,信息经济是指以生产、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经济有两种涵义:一种是狭义经济,指的是信息产业部门本身的经济,而不涉及同时存在的农业、非信息的制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经济部门;一种是广义信息经济,指的是信息社会的经济,代表着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较为强调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信息经济”,其重要指标是信息产业刨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增长也较快,信息产业劳动者数目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较大,信息产品的价值构成中信息成分所占的比重较大。1983年斯托尼尔(TSionier)的《信息财富—— 简论后工业经济》认为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后工业经济社会的主要因素。1984年肯尼斯·阿罗(KJArrow)的《信息经济学》,着重从微观和理论方面探讨了信息的经济含义、信息的价值和成本、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与风险转移等重要问题。尤其是3983年国际性期刊《信息经济学和政策》的创刊,为信息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性论坛。

2 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关问题

从宏观上看,信息经济就是信息产业经济,它具有知识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联性、紧迫性及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信息经济也就是信息产品经济,它具有综合性、集约性 高增值性、高技术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总体而言,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部门构成,以信息活动作用的强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

因此,研究信息经济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受众的心态、喜好等各方面进行衡量。信息经济学作为研究信息经济现象和信息经挤过程的学科,是对信息经济活动中所反映的信息本质规律的一般概括和总结,是对信息社会经济活动与经济机制运转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揭示隐含于市场、理性行为、生产过程中信息价值的一门科学。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并集中致力于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结构、发展规律。它既包含对正在变化的职业和就业模式、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地位所直接进行的实证研究,又包括对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及社会长期发展的理论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泼拉特创立的信息经济测度范式,用信息产业产值占GMP的比重和信息产业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重两项指标来测定信息经济规模,为信息经济学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这套范式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还需相应地改进,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有待完善的。

第二,信息的经济成本问题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产成本信息传播成本,也包括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环境中,信息成本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这也是信息经济学

研究的重点。

第三,信息商品问题。把信息当作一种生产要素来考察其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挤系统的作用备件、作用规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价值产生、转移和消费以及信息关系经济效益问题的客观规律,社会在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从经济角度研究信息系统活动和信息系统经营管理,以及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经济活动。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质商品的区分仍有争议,有形的物质商品是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基础,由此对信息经济范围也就有着不同的界定。

第四,信息经济分析问题。首先,经挤学上的古典主义框架是否适台于信息的经济分析,始终是有争论的问题。尽管修正后的新古典理论在一些领域中容纳信息现象,如在生产理论、市场行为和技术变化中已经出现“搜寻”和“信号” 等概念,但缺乏系统组织研究和偏重专业知识。这种方法下的经济分析,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证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在企业系统和市场环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视为可能弥补新古典理论缺陷的分析主题。这个主题集中于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个特殊类型一一不确定情况下决策的本质,试图让决策者有能力处理减小不确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

为的特征及规律。

第五,信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问题。信息经济学既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也有现代信息价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门经济学与信息学的交叉学科。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是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经挤模式的描述与运行规律的揭示。它涉及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信息经济中有价值的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东西。

第六,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提高,我国信息经济恬动发展迅速,许多堀起的信息服务业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信息经济学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促使着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向应用性和实用性方面转化,如信息商品的定价原则和定价策略问题、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信息服务中的区域台作问题、信息技术及其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问题等。

第七,信息资源的有救利用问题。信息资源是信息经济学之本,信息资源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以及产生多大经济效益,涉及信息资簿计划、组织、使用、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由于信息资源与其它的社会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使得人类无限的需要难以满足。因此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信息资源组织生产括动,研究如何将社会信息商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消费,使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燃料和动力。尽管信息资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协调和相关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选择对于决策者具有最大价值的信息系统,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便于掌握经济运转规律,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即将到来的2l世纪,随着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信息港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推进,以及人类社会将由工韭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的基本经济资源。因此,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挤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也将随着研究的深化而丰富和完善。尽管信息经挤学在本世纪还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乐观的。

参考文献

l 卢泰宏,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杜,1998

2 乌家培.信息与经济.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杜,1993

3 马费成,王槐.情报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 葛伟民.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杜,1989

5 乌家培.论信息经济及其管理.光明日报,1998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