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休 宁
【文章来源】中国期刊网
【原文出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 第3期
【原刊期号】200105
【作者单位】湘潭师范学院政治系.湖南湘潭411201
【中文摘要】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在信息经济下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重视社会整体目标、重视精神激励、重视领导方式转型等。相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如信息的分散处理与组织的民主化、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结构转变等。
【英文摘要】On the New Features of Manage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 in Business under the Informational Economy
Abstract :Information economy or the net economy is the outcome of information innovation .New features of management push forward new actions such as applying more emphasis on the social integrative goal,spiritual encouragement and changing of leading style .Accordingly,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businesses faces the transformations such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processing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ing of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rom a Pyramid to a flat - type one.
Key words: informational economy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new features
【关 键 词】:信息经济;组织变革;新特点
【 正 文 】
一.信息经济的涵义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信息经济已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阶段或整个经济的一个部分。相应地,信息经济这个概念也正在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接受和熟悉。信息经济的大发展是本世纪40年代开始70年代加速的信息革命的产物。与工业革命相比,信息革命来的更迅猛,其影响更深远。在信息革命中出现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两大趋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所谓数字化,指的是使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把电脑的二进制普遍化。所谓网络化,指的是使用纵横交叉的互动式信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把互联网络普遍化。因此,信息革命有时又被称为数字革命或网络革命。与此相联系,作为信息革命产物的信息经济,有时也被称为数字经济或网络经济。
一般来说,信息经济有两种涵义:一是信息社会的经济,需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层次上去理解;一是信息部门的经济,需从部门经济的中观层次上去理解。前一种理解是广义的,后一种理解是狭义的。广义的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狭义的信息经济是信息部门经济本身,而不涉及同时存在的农业、非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其他经济部门。
二.信息经济的特点
广义信息经济的特点产生于同工业社会经济的比较研究。当然,有些特点为两种经济形态所共有,但他们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强化,并在程度上显示出差别来。具体地说,广义信息经济有如下主要特点:
1.知识型信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智力。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成了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财富再定义和权力再分配取决于拥有的信息、知识和智力川。
2.创新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成了经济增长的引擎。在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情况下,唯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使技术与经济、教育、文化有机结合,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才能赢得和保持竞争的优势。
3.整合型信息经济是在整合集成中发展的。整合本身就是突破,是生产力大发展。多项功能的整合,多种产品的整合,以及多个部门或组织的整合,都会带来根本性变化。
4.互联型信息经济是建立在无处不在的公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的一种互联互动的经济。从世界互联网络和各种内部网络的发展可以看出,各部分经济及其发展的相互依存性,达到了空前紧密的地步。各类经济组织与企业、公司以及他们内部信息交流和业务联系,均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和多向的。封闭和孤立已经被开放和互联所取代。
5.紧迫型信息化使时间变快,极大地提高了时间利用率。经济活动的离散性减弱,而连续性增强,经济活动频率在提高。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以光速传输的,分秒必争。
6.全球化信息化使空间变小,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意义弱化。经济活动的国内和国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7.数字化任何信息都可转化为数字而以光速进行传输。以往的模拟产品或技术,正以不同速度向数字式产品或技术转化。
8.虚拟化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一方面使空间变小了,世界成了地球村,另一方面又使空间扩大了,除物理空间外多了一个媒体空间。因此,经济活动不仅可以在物理世界中进行,还可以在媒体空间中进行。种种虚拟现实,如虚拟商店、虚拟市场、虚拟企业、虚拟的研究中心,以至远距离的多主体的虚拟合作等等。
9.分子化经济活动的单元趋向微型化,但他们又是相互连接的,易于面向服务对象和特定需要进行综合集成。经济组织一般已经不是庞然大物,指令性控制的等级制将为个体或全体的分子式结构所取代,各个分子组织在被授权的情况下发挥主动性和首创性,显示出极大的活力和灵活性。
10.中空化信息化导致最高决策层能同最基层的单位直接联系,使中间组织失去必要性。因此,管理层次将会减少,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将会减弱。
三.信息经济下管理的新特点与工业经济相比,信息经济下的管理将显示出一些新的特色图,这主要包括:
1.重视社会整体目标传统的工业管理中,把追求企业经济目标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上,但在现代信息经济中,企业管理在追求企业自身经济目标的同时,还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因为企业日益重视它对社会进步所负的贵任。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成长壮大的。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中便强调快速反应、灵活机动和超前领先、开拓创新.
2.重视精神激励在传统的工业管理中,虽也有精神激励,但更重物质激励。在现代信息经济中,企业管理尤重精神激励,而且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还有另一种新型的精神激励,即赋予更大的权利和责任,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身价值。
3.重视知识和人才传统的工业管理往往以物质资源和资本的管理为中心。在信息经济管理中,更强调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对发挥组织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给予高度重视,甚至连企业都被看成是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自学成才,发挥知识或团队的整合效应。
4.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传统的工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而现代信息经济管理还同时强调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来熏陶全体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全面地影响着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组织效力的发挥。
5.重视领导方式转型传统的工业管理,往往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现代信息经济管理则强调在组织转型的同时领导方式要随之转型。在组织转型或企业转型中,把各行其是的众多部门整合为一体,既保持员工个人和团队的高效率,又重整对外关系和创造新机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新的领导方式,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要领导组织进行学习,扩展其成员的能力。
四.信息经济下企业组织的变革
1.信息的分散处理与组织的权力下放在六七十年代,规模庞大的电子计算机只有在计算机房里才能见到,企业的信息也主要由少数专业人员集中处理。由少数人对企业业务进行决策的集权式的企业组织,与当时的信息集中处理的技术是相适应的,因此在当时集权式的企业组织有效性也是高的。近年来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微机已经得到极大地普及,这使得众多的在第一线了解工作现场情况的组织成员,有可能在接近工作现场的地方,借助微机迅速、及时、妥当地对业务问题做出决策。在信息分散处理的技术条件下,集权式的组织形态已成为阻碍企业经营活动的栓桔。在许多行业中,变集权式的组织形态为分权式的组织形态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多对多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与组织的水平化[s]今天,在发达国家里信息传递方式已经由单一的“一对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联网后的各信息处理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纵向的主从关系,而是水平的对等关系或是纵横交错的对等关系。这些联网后的信息处理主体,及时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出者。在以“一对多式”的单项为主的信息传递技术条件之下,自上而下,层层管理,即所谓的“金字塔”式的阶层组织与当时的信息传递技术是相适应的。但是在今天双方向的“多对多式”的信息传递技术条件之下,传统的阶层组织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建立在新的信息传递技术之上的企业组织,将越来越通过水平、对等地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组织的形态正在
从“阶层化”向“水平化”的方向转变。
3.易学易懂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组织的民主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高效率学习软件和易学易懂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集音、视、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电脑的上市,掌握和运用电脑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贮藏和传递,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不是什么奢望。和过去相比,企业组织中的普通成员,均有可能通过联网后的电脑获取信息,他们不仅拥有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局部的零散信息,而且完全有可能获取那些涉及企业组织全局的、系统的信息。这将极大地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过程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因此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组织的民主化准备了技术条件。
4.实时信息网与组织的瞬间应变能力实时信息网,通过实时获取信息,实时更新数据库,使企业组织能及时准确地获取金融、价格及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编制经营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实时信息网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企业组织的瞬间应变能力。
实时信息网还使企业能以分秒为单位把握生产、流通过程,改变了生产、流通的组织形态。生产领域的真正名副其实的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以及流通领域的POS(point of sales),在实时信息网的技术基础之上成为可能[2]。在生产领域,产品在需要的时间、按照需要的数量被生产出来,生产类型将从大量生产方式逐步转向订货生产方式。在流通领域,商品在需要的时间,按照需要的数量被运送到客户手中,不仅商品的库存将大大减少,甚至无存库流通系统的建立也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5.信息网的大规模化与组织的界线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的信息系统多限于企业内部,往往是封闭式的。而在今天信息网日益大规模化,它逐步超越企业、产业、地区的范围。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的缉织成员,比较容易打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越来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因而,企业组织的界线将不再像过去工业时代那样清
晰可辨。与其说企业是一个存在于某一地理位置,由人、厂房、设备、资金等构成的实体,不如说它是一个由各种要素和机能组成的系统。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通过大规模的现代信息传递网,能够比较容易地使自己企业系统中的某一种要素或某几种要素与其他企业系统中的某一种要素或某几种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
总之,信息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企业应当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化明.知识经济新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l998.
[2]周三多,等.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赵伟华,等.组织转型与企业再造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