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习资源>参考论文>信息市场>
 

加入WTO 后我国信息市场的竞争对策

【原文出处】现代情报

【原刊期号】20039月第9

【作者简介】江润莲 陈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 712100

【中文摘要】本文运用了定标比超(SWOT) 分析方法指出: 我国在加入WTO 之后, 信息市场的优势是: 地利、人和, 我国已有一部分跻身于国际市场; 劣势是: 信息市场机制在规范化市场尚未形成, 人才匮乏, 竞争意识淡漠, 有投机欺骗倾向; 机会是: 加入WTO 后信息竞争机制正在形成, 信息市场总量增加; 威胁是: 一些信息市场萎缩甚至倒闭。提出了相应的竞争对策: 构建完善信息市场体系, 规范信息市场立法, 优化信息服务等。

【关 键 词】WTO; 信息市场竞争; 对策

【英文摘要】

AbstractUsing SWOT method , the paper points out :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 information markets advantages are : favou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 support of people , our country has partly come into international market ; disadvantages : information market mechanism has not come into being in standardized market , short of talents , faint competitive consciousness , venture and cheat trend ; opportunity : information competitive mechanism are forming after entering WTO , the total amount of information market increases ; threat : some information markets shrink or even go bankrupt , and raises countermeasures : establish perfect information market system , standardize information market legislation , optimize information service , etc.

Key words : WTO ; information market competition ; countermeasure

【 正  文 】

1  信息市场含义、构成

我国加入WTO , 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使我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 外国企业也同样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中国信息市场的竞争。中国是一个信息大国, 但不是信息强国。对信息业来讲, 加入WTO 将使我国纳入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直接分享信息资源成果, 带动经济发展。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如何迎接信息市场的竞争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信息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市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 以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为内容, 运用价值规律进行交易的场所。信息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市场系统, 信息市场活动, 就是以知识形态独立存在的信息商品在流通领域内传递、交流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 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信息商品扩散、应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领域的过程。广义信息市场是指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流通领域, 是信息产品供求关系的总

, 这里的信息产品也包括信息服务在内。换句话广义信息市场是由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和管理方构成的。本文以广义信息市场来进行讨论。

2  我国信息市场竞争SWOT分析

SWOT就是将与信息市场竞争密切关联的各种主要的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 、弱点因素(Weaknesses) 和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威胁因素(Threats) 进行归纳分析, 目的是为了发挥内部优势因素、利用外部机会因素、克服内部弱点因素、化解外部威胁因素。

2.1  优势(Strengths)

2.1.1  有“地利”优势。中国的信息市场现在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期间也夹杂有知识经济的某些成份, 所以既不是计划经济, 也不完全等同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 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西方人认为信息市场最重要的是: 营销和顾客, 而中国却是与政府官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 中国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对信息市场人为的分割和控制, 这一点中国的信息企业当然是摸的特别透。国外信息企业初入中国市场, 各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 有可能“水土不服”, 这也是他们的最大劣势。麦肯锡咨询公司在中国失败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2.1.2  信息市场的客户主要是信息商品的供应方、需求方、中介方和信息市场的管理方。供应方使信息市场交易活动变为现实成为可能; 中介方在交易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管理方对信息市场的监督作用, 使其合理运行健康发展。中国信息市场在建立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群的厂长、书记、民营和乡镇企业经理对国内信息市场、服务等文化十分了解。社会学的“相似相容”原则,使中国人愿意与中国信息机构打交道, 并且西方信息企业在抢占中国市场时思维习惯正好与中国相反(西方抢占信

息市场先是战略后是技术) , 增加了抢占中国信息市场的难度。

2.1.3  中国企业80 %左右是中小型企业, 国外信息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公司, 因为嫌利润太少, 对这些信息市场不屈为之。这一方面是在没有和国内信息企业正面接触下, 占领这部分市场份额的; 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首先占领了这80 %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市场, 然后就会聚积实力与国外信息企业正面抗衡, 争夺20 %的大型企业的信息市场。

2.1.4  我国的信息市场已经经历了兴起阶段和发展阶段,现在已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据统计, 全国各地大小信息市场达数千个, 年营业额达数十亿元。已经成为连接科技与经济的重要桥梁, 在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 加快技术的社会传播, 增强科研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 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人才流动, 活跃城乡商品经济等方面, 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1.5  国际信息市场开拓已初见成效。如北大方正出版系统已被海外80 %的华文出版社所选用, 并且在日、美、加、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开设了分公司, 标志着我国信息产业已跻身于国际市场。

特别指出的是: 上述优势有些只是暂时的, 随着国外对中国信息市场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了解, 这些优势将会消失。引出了我国的信息市场竞争劣势。

2.2  劣势(Weakness)

2.2.1  文献[3 ]指出: 我国的信息市场竞争劣势主要是机制死, 规范化信息市场未形成; 国外信息咨询公司以优厚的待遇挖走信息咨询人才, 是一个缺乏人才的国度, 人才危机增强, 失去了市场竞争的人才保障; 对信息服务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文献[4 ]指出: 我国数据库记录量少, 信息产品质量不高, 信息产品结构不合理, 信息产品行政性垄断严重, 信息服务质量较低, 信息需求不足, 信息交易秩序混乱。所有这些均不利于我们与国外的竞争。

2.2.2  在信息市场竞争中, 中国的信息市场绝大多数交易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的交换行为。这一点在我国信息技术市场上尤为突出: 信息拥有者和购买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买方使用某种信息技术得到效益之前, 只能间接地从卖方那里了解这种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这显然不利于我国信息机构竞争市场。

2.2.3  信息市场发展不平衡。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存在着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剃度, 导致了信息市场的地区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不利于与国外争夺市场。

2.2.4  信息市场竞争意识差。中国公民一是没有自觉认识到信息是商品, 二是更没有信息市场的竞争意识。信息的获得不是通过市场, 不是靠信息产品质量、价格及服务,而是靠关系或凭借行政手段, 更甚者以虚假信息投机欺骗信息客户, 信用度差, 这种做法有可能一时占领市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灰飞烟灭。

2.3  机会(Opportunities)

加入WTO , 信息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形成, 为国内信息企业提供了增强竞争意识、扩大整体信息市场的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同国外竞争信息市场时, 学到他们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

2.4  威胁(threats)

加入WTO , 信息市场开放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 国外信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限制、制约将会更少, 这样国外信息企业大规模入侵, 使本来起步晚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一部分信息企业萎缩, 而一些可能完全交出已占领的大部分市场甚至倒闭。美国安达信中国区总裁姜建光说:中国现在咨询业的市场总量是1 亿美元, 10 年后将会达到100 亿美元, 安达信占其中的30 % , 外资的咨询公司加起来要占整个市场的99 % , 国内咨询公司如果还是这种水平, 差不多都得倒闭。

3  信息市场竞争的对策

3.1  构建完善的信息市场体系, 同国际信息市场接轨, 将特有技术打到国外去

  建立信息市场体系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值得强调, 就是要构建信息企业信誉度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誉评估, 以维持稳定的客户群体, 有利于信息市场的长久占领。

3.2  优化信息服务环境, 强化信息服务手段

我国的数据库生产尽管近几年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但规模小, 加工水平低, 重复建设严重, 具体操作上还有许多问题。难以跻身国际市场。如文献[5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系列光盘数据库》四大期刊数据库对比分析指出: 光盘数据库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检索属于单用户的操作系统, 检索者易出现排队现象。且数据库更新慢。文献[6 ]指出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3 种期刊一是全文数据库都存在着大量数据著录项目不全的问题。二是许多著录标引不规范、不标准。文献[7 ]指出全文检索系统不能支持位置检索、通配检索等, 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而美国的化合物登记文档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系列数据库、英国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法国“世界药物专利索引数据库”等, 在这方面都做的很好。

因此, 我国的数据库要在原有的基础上, 提高信息资源的加工深度, 努力生产信息精品。信息精品不仅可以产生高附加值, 扩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信息产品的国际市场。

3.3  创建规模化的、高质量的联机检索服务体系

在发达国家, 联机检索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如DLALOGSTNH QUESTEL , 分别可以向用户提供数百个数据库的联机检索服务。在这些系统中, 用户不仅可以进行单个数据库的检索, 而且可以用同一检索问式同时在几十、甚至上百个数据库中进行多数据库检索和跨数据库检索。这样的综合检索, 不仅非常方便省时,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各类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而在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具有如此规模的规范化联机检索服务系统, 这大大限制了我国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有效利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我国的信息资源在国际上具有越来越多的用户,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企业, 也纷纷提出与我国的信息企业合作加工中国的信息资源的意向。种种迹象表明, 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具有巨大的潜力, 但是只有当我们的信息加工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掌握了世界先进的信息加工技术, 拥有了世界一流的信息产品时, 我们才能在世界信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才能平等的与国外信息企业开展合作竞争, 才能使我们的信息产品产生高附加值并进入国际市场, 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3.4  规范信息市场管理, 提高立法、执法水平,以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防止无序竞争

  为了信息市场竞争有序化、规范化, 必须制定法律,规范信息市场行为, 以维护信息市场秩序, 防止信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污染现象。信息市场竞争立法范围包括:信息市场买、卖、中介方的法律地位、职责权利; 信息市场规范的标准化, 信息产品的产权保护, 信息市场管理条例等使大家明确信息市场的竞争哪些是公正的, 哪些是不正当的, 以便使竞争建立在同一平台之上。

3.5  培养成熟的信息用户, 调整从业人员的构成,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

3.5.1  培养成熟的信息用户

信息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最终要通过信息用户的消费, 才能实现信息商品的价值。因此, 应强化全民的信息意识特别是信息消费意识, 培养成熟、稳定的信息用户, 保障信息市场繁荣、稳定的发展。其具体的措施有:一是首先了解和掌握信息客户的需求(掌握信息客户需求是占领市场的基础, 也是信息市场的本质) ; 二是各地区的教育、科研部门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信息传播教育活动; 三是各高校在现有的基础上, 加强有关信息知识的教育, 使大学生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 又是信息的使用者。

3.5.2  从业人员的教育

信息市场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市场, 智力因素是影响信息市场的最大因子, 也是信息市场盛衰的关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市场之争是人才之争。目前, 从业机构和人员急剧增加, 全国从事信息市场活动的人员达100 多万, 信息咨询企业70 000多家。但其构成和素质偏低, 从业范围不广, 具有信息意识, 有信息市场营销能力且掌握信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少。

针对这种状况, 对从业人员加以调整和教育。从多种渠道吸收多种专业的人才, 使知识结构的布局比较合理。防止在加入WTO 后新的人才流失, 要形成“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同时要对从业人员通过正规院校培养、培训, 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培训至少包括影响信息市场竞争因素、信息市场知识和原理, 前景分析、风险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项目技术分析、信息市场竞争意识等具体内容。加强信息市场竞争意识除改变传统观念之外, 还要使从业人员明白信息市场竞争,不但要与国外抢占中国市场, 而且还有一个中国信息机构走出中国, 抢占世界信息市场的问题。当前还是以抢占中国信息市场为主。

3.6  充分发挥自身本土优势

如上所述本国信息企业对市场文化背景、民族消费习惯等十分了解, 另外本国信息企业服务费只有国外大公司的10 %15 %。通过价格可以竞争一部分信息市场。

3.7  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加入WTO , 竞争更加激烈, 但这并非排除国内信息企业的“团体作战”和国内与国际信息企业间的合作, 相反国内、国际之间的合作, 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避免国内的“内耗”, 提高国内信息企业的信誉度, 为国际化接轨打下基础, 也有利于国内信息企业与国外的市场竞争。中科院与美国斯坦福研究所, 香港基石有限公司与北京盘拓咨询有限公司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具体操作上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 应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大市场, 并首先积极发展区域信息市场, 有重点的形成区域信息市场中心和外向型信息市场中心, 发挥其辐射、吸引作用。

参考文献:

[1 ] 查先进. 信息分析与预测[M]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 280 —288.

[2 ] 楼天阳. 加入WTO 对我国信息咨询业影响的SWOT 分析[J].情报科学, 2002 , (8) : 869 —871.

[3 ] 黄瑞芬, 郝玲, 张存信. 我国信息市场的现状及其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 , (6) : 48.

[4 ] 延彬. 积极发展信息市场[J] . 图书馆理论与实际,2000, (4) : 55 —56.

[5 ] 蔡丛慧. 我国四大期刊光盘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 , (3) : 6.

[6 ] 王欣, 孟连生. 互联网上四种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2,(6): 90 —92.

[7 ] 刘晓清. 全文数据库和电子文献传递系统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9 , (6) : 67.

[8 ] 李曙光, 尹爱蓝. 加入WTO 后我国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对策[J].情报科学, 2002 , (9) : 920.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