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习资源>参考论文>信息产业>信息产业>
 

试析信息产业的表层及深层结构

黄晓英

(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570228)

【文章来源】中国期刊网

【原文出处】情报科学

【原刊期号】20卷第10200210

【原刊页号】1013~1015

【中文摘要】有关信息产业的结构问题,国际国内学者多对其表层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且说法不一。本文在对信息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信息产业结构是其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整合。

【英文摘要】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tudied and probed to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surfacestructure, but didn't get uniform ity about it. In the thesis, the problem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structure is the conformity of its surface structure and deep-structure.

【关 词】信息产业 结构 表层 深层

Information industry Structure Surface-structure Deep-structure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格局。信息技术日益向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信息产业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生产力的突出代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因而对信息产业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信息产业的结构问题的研究也不例外。

1        关于信息产业结构的各家之言

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的理念已为人们所共识,但对信息产业的结构却出现多种划分形式,且各国的分类差别较大。

1)国际上的主要看法。

美国波拉特认为信息产业由第一信息部门(包括8个分支产业构成:知识生产和发明性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风险经营产业、调查和协调性产业、信息处理和传递服务产业、信息产品制造产业、与信息市场有关的部分政府活动、信息基础设施产业)和第二信息部门构成。

另一些西方学者则把如下13个行业划归为信息产业:电话电报、卫星通信和汽车的无线电通信;纸张、纸浆、纸板和照相器材;邮政;无线电和广播、电视(包括装置和播放);计算机系统、软件服务;电子元器件;电影、体育和剧院;报纸、刊物、图书和出版;广告;商业知识;经纪人、银行业、保险业的其他财政业务;政府中的情报、治安和农业顾问;法律服务。

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所提出的信息产业结构,由信息技术产业群(其中包括:机器产业、软件产业、提供信息媒介产业)和信息商品化产业群(其中包括:报道产业、出版产业、数据库产业、咨询产业、代理人型产业、教育产业、教养产业)10个分支产业构成。

(2)我国学者的不同观点。

马费成先生认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结构是由以下六大支干产业构成:1信息开发经营业。包括研究发明、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商品生产销售、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等具体行业。2信息传播报道业。包括新闻通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印刷出版、音像影视、气象、测绘、计量、勘察等行业。3信息流通分配业。包括邮政、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教育、教养等行业。4信息咨询服务业。包括公共信息提供、行业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信息中介、计算机检索等行业。5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数据处理、计算机复印机等信息设备的操作和维修、软件提供、信息系统开发服务等行业。6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印刷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信息媒介制造、信息建筑物建造装修等行业。

张守一先生则认为: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广义的信息产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门群:信息技术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直接信息部门)和准信息部门(间接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部门是为生产信息产品提供劳动资料的部门,包括提供信息机械(如计算机、仪器仪表等)的部门、提供计算机软件的部门、提供信息媒介(如电讯、邮政等)的部门和信息建筑业,等等。

信息商品化部门是在信息技术部门的支持下,代理社会、企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信息化活动的部门。所谓“代理”,是指代理社会、企业或家庭进行围绕其主体活动的信息收集、判断和实施。信息商品化部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部门,例如前文中列举的新闻、出版、咨询和教育事业等等;另一种是与经济活动无直接关系的部门,例如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文化娱乐部门以及心理咨询部门等。

准信息部门是相对于信息商品化部门而言的,它的性质与信息商品化部门类似,但是,它的活动组织形式附属于非信息产业。因此,准信息部门是非信息产业生产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或组成部分,在内部生产并在内部使用。准信息部门与信息商品化部门比较,在生产活动性质和产品用途上都无本质区别,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产品的交换形式不同:准信息部门的产品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只供依附产业内部使用;信息商品化部门的产品通过市场交换,供其他产业使用。

导致人们对信息产业结构的认识不一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信息经济活动的分工具有历时性和动态性,它总是由最初的粗略、简单的分工向着精细复杂的分工发展。这种历时性和动态性与人类社会和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不仅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经济活动的分工不一样,而且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其信息经济活动的分工亦不同。其结果必然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人及处于同一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上的人对信息产业的结构产生不同的认识。另一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信息产业定义及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从而使得即便是处于同一国家、同一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学者们对信息产业结构的认识也存在差别。

尽管上述对信息产业结构的认识有着种种分歧,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只是对信息产业结构进行了表层的分析。

2        信息产业结构的深层分析

透过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经济活动的分工和类别,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深层的联系,它们深植于信息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链环上。离开这一链环,任何一种信息部门、类别都不能成其为产业。换句话说,只有组合在这一链环上,多种多样的信息部门、类别才成为一种新的产业。

(1)不论物质经济活动,还是信息经济活动,实质上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信息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构成流畅的过程使得信息经济活动成其为经济活动,使得信息经济活动的分工成为必要和可能。与物质经济活动一样,信息经济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在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链环上。
   
物质经济活动和信息经济活动,或者说第一、二产业和第三、四产业的深层结构都是类同的,都可以抽象出同一结构。否则信息经济就不能成其为经济;经济学就不能译信息经济;经济学原理就因其不能通用于信息经济而不具备普遍意义。

信息经济活动与物质经济活动既然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纯粹的信息经济活动和纯粹的物质经济活动实际上并不存在。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一书中指出:信息经济与物质经济是相对而言。每件产品、每项服务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物质经济中,物质成份大于信息成分的产品和服务占主导地位。而在信息经济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服务占主导地位。人们从事信息经济活动时离不开物质、能量,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信息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出物质,释放出能量。同样,人们从事物质经济活动时离不开信息,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信息经济活动和物质经济活动都称为经济活动或称为“产业”的理由或原因。

信息经济活动与物质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信息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主线,后者则以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主题。这也是我们把信息经济活动和物质经济活动划为不同产业的重要原因。

(2)信息产业结构是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整合。

信息产业是人类产业之树的一个分支,它的枝叶自成体系,然而它的深层却与所有其它产业连结于同一根基。

一方面,信息产业是人类社会新兴的产业,它出现的时间,较之其它物质产业晚,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规模扩展,其内部结构尚在发育形成之中。另一方面,对信息产业的研究尚处于十分粗浅的起始阶段。因而,任何打算勾勒出完善成熟的信息产业结构的尝试都缺少充分的现实条件和理论支撑,至少本文对信息产业结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分析、探索是如此。

本文关于信息产业结构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划分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基于下述几点认识:

第一,葛伟民先生认为,信息经济这一概念可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的信息经济,它只包含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它是指这些活动的总和。第二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可以将国民经济中的各部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或信息业是同义语。统计意义上的信息经济所包含的范围要比理论性的信息经济所指的范围要宽。

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葛伟民这段文字分析的结论,但从中获得如下启示:1所谓理论性的信息经济定义实际上揭示了信息产业的深层结构,亦即所有产业共有的结构层次;而所谓统计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勾划的是信息产业的表层结构亦即其中的分支产业或部门。2严格定义的信息经济活动之所以是理论性的,是因为它是抽象层次的,具有普通性的;统计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则是现象的、具体的、个性的。3理论性的信息经济与统计上的信息经济的关系,实质上是信息产业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深层结构一旦形成,则较为稳定且随社会条件变化发展衍生出日益繁多的表层结构。表层结构是历时性的、动态的。因而给人的感觉似乎是“统计意义上的信息经济所包括范围要比理论性的信息经济所指的范围要宽”。

第二,信息产业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从发生学上看似乎是鸡和蛋的关系,无法考察清楚孰先孰后,谁决定谁。但二者确乎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失去任何一个层面,信息产业便不复存在。

第三,不论是信息产业深层结构中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还是它的表层结构中的分支产业或部门,如信息技术产业、教育产业、传媒业、情报产业等,它们的划分都只能是相对的。作为信息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即便是传统的部门如学校、图书馆等一旦纳入信息产业结构,其传统的结构与功能也必然发生变化。

信息产业既有表层结构,又有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整合。它的表层结构使得其与多它物质产业外貌截然不同。深层结构却使它与物质产业“同根”或“同构”。信息的经济学特征在信息产业结构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乌家培.信息与经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        马费成,.信息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        娄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学通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4        张守一.信息经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5        马费成,王 槐.情报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6        岳剑波.信息化与信息环境管理:我国的挑战与对策.情报资料工作,1997(5) 

7        乌家培.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情报资料工作,1998(4) 

8        金 建.信息产业经济学论纲.北京出版社,1993(责任编辑:孙晓明)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