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习资源>参考论文>信息产业>信息产业>
 

论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联系

左美云 黄梯云 彭瑞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01)

【文章来源】中国期刊网

【原文出处】图书情报工作

【原刊期号】199805

【原刊页号】6~825

【作者简介】左美云,,1971年生,博士生,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梯云,,1933年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发表论文70余篇;
彭瑞玲,,1932年生,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30余篇。

【中文摘要】首先分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给出两者间的互动模型,继而用投入产出、灰色系统理论两种关联分析方法讨论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英文摘要】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gives their mutualism model, then discusse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put- output method and ambiguous system theory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wo methods cannot reveal the essential role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关 词】信息产业 传统产业 联系

 

1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模型  

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它兴起于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现已波及到全世界。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代表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所以各国政府都相继投入巨资发展这一产业,具体表现为大建名称各异、实质相同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产业基地”,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若将信息产业比作一个平面,其发展必须要有三股力量协调支撑,即加强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国家规划大型项目,如信息高速公路;兴建信息技术园区,如信息产业基地(见图1)

大多数国家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或对其重视不够,就连美国也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已向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高速公路”迈进,资金投入规模巨大,而同时,工业生产计算机控制集成自动化制造系统却还处在研究阶段。至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才要求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科学院的辅助机构、国家研究委员会进行计算机集成制造计划的可行性研究[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调信息产业化而忽视产业信息化的结果呢?我们认为,要么就是忽视了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竞争关系,要么就是忽视了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对于一个投资主体来讲,其投资额是有一定上限的,对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讲,资金依然是稀缺的。若一味地投资兴建大型信息工程或大办信息产业基地,那么投向传统产业的资金必然要减少,这就有可能使产业结构处于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僵滞状态。从表1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日本1990年产业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即投入到通信、电子、计量和测量仪器工业中的比例为23%,1980年的5,而汽车工业、械工业等传统工业的构成比例和增长速度都有较大下降。
   
除了资金投入方面的竞争外,人才的竞争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国是服务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由于许多经济学家过于强调美国早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是支柱产业,因而人们普遍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是衰亡中的产业,这也就导致了人才从传统产业中的大量流出。加上前面所说的资金投入减少,所以美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逐渐下降而丧失了其原有优势。

  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在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信息产业是高渗透、高增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除了在产业内部循环自我增殖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使传统产业增殖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市场发展空间,从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如图2)

  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模型中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向传统产业提供信息技术(设备)、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进程。传统产业的信息化能极大地增强产业的竞争力,而其实现方式则有辅助作业、重组作业、引致创新、增殖产品等四大方面。

“辅助作业”是指传统产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等信息技术,缩短作业时间,或者利用卫星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扩大作业空间以及替代时间、能源等有限的资源。“重组作业”是指传统产业通过信息产业提供的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内容,使企业的作业流程或产品的作业流程得以改进,如最近流行的管理理论BPR(企业流程重组),即是信息产业帮助传统产业重组作业的典型范例。“引致创新”包括引致技术创新、引致管理创新和引致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其含义是指传统产业在采用信息技术、信息内容或信息服务后引发、导致了传统产业的各项技术创新(如开发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如工艺管理创新与销售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如市场制度创新与经济体制创新)等。“增殖产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注入产品中使之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装有芯片的各类产品(智能化洗衣机等);二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丰富的信息注入产品中,使其因具有高信息含量而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日本厂商打入我国的“电子宠物”。传统信息化可使产业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实现现代化和年轻化。

从互动模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传统产业因信息化而产生出对信息技术(设备)、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的大量需求,进而为信息产业提供大量的应用领域,并分化出一批能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为信息产业提供丰富的原始产业数据和信息。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为信息产业提供了资金、人才、应用领域,从而使信息产业获得了产业化的广大发展空间。

从互动模型和上述分析可知,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不仅存在竞争关系,更存在互相促进的合作关系。为了减少竞争的影响,就必须更多地使信息产业内的研究、开发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信息化,有利于增加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含量和信息内容含量;传统产业则应投入更多的资金、人才用于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多研究开发复合技术,从而使信息产业的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和高级化,规模进一步壮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从定性的角度对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地位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至少,我们不会接受传统产业将要由信息产业所取代这样一个极端的观点。农业曾是主导产业部门,在以后的发展中会退居次要地位,但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也没有任何产业可取而代之。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钢铁、石油、煤炭、汽车、船舶、飞机、建筑材料、机器制造、家庭用具、生活用品等有形物质的生产,在近期或今后可预期的时间内,会成为生活中或国民经济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实际上,所有这些基本物质生产的产量都还维持着相当大的规模,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工业化尚末完成的国家。应该说,用信息产业来改造传统产业,用传统产业来支撑信息产业才是至关重要的。在美国,由于痛定思痛,大力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近年来部分扭转了汽车、钢铁、半导体等传统制造业方面的衰落状况。1992,美国从日本手里重新夺回了失去10年之久的汽车产量的领先地位[2]

 

2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分析  

投入产出法是目前世界上分析产业关联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我们知道,投入产出表的纵向数据是反映各部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情况的。若一个部门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数量大,且涉及投入的部门多,那么该部门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依赖性就大。换言之,该部门的发展对其它部门的带动作用就大,或者说后向关联系数大。同理,投入产出表的横向数据是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的,若一个部门的产品用作中间产品的数量多,且分配到各部门的面很广,那么,该部门对其它部门的感应作用就大,或者说前向关联等系数大。文献3的作者利用“信息经济学及其软件系统”课题组编制的“1987年中国信息投入产出表”中的有关数据,计算了不同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系数与后向关联系数,结果如表2

表中的第一信息部门指的是信息工业和信息建筑业;第二信息部门指的是邮电通讯业等信息服务业;第三信息部门指的是农业间接信息部门、工业间接信息部门等间接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构成广义的信息产业,加上第三信息部门构成一国的信息经济。

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信息产业的前向关联系数相比较而言都很小,说明信息产业的感应效果不大;后向关联系数也一般,第一信息部门表面上看来较大,但那是由于其中包含了信息建筑业(建筑业的带动系数较强)。类似的关联数据还可参见文献4和文献5。尽管有些学者并未明确指出信息产业的前、后向关联不大,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有些学者在对信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或先导产业的认识上产生了动摇。

然而,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巨大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传统产业对信息产业的强烈需求和推动也是清楚的事实。那么,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仅从投入产出分析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投入产出是从互为中间产品的意义上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而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它对传统产业的作用主要不是通过互为中间产品,而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通过引致创新、重组作业、辅助作业和增殖产品使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得到空前提高。我们试图用灰色系统理论来计算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灰色相关度。我们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将传统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并构筑如下模型:

其中Rij为信息产业第i行业同传统产业中第j产业的灰色相关度。由于不同时期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系数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求平均值。我们规定:



   
其中,ρ是分辨系数,取值可在01之间,这里取0.5N是选取的时刻样本个数。                         εij(k)k时刻比较曲线Xj与参考曲线Yi的相对差值,XjYik时刻的关联系数。  εij(k)的计算公式是灰色关联度计算的一个经典公式,具体可参见文献6。用吉林省的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度都大于0.6,所以说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比较密切,且信息产业与服务业关联度最高,与工业次之,与农业最小,这个关联度顺序基本与我们的经验一致。因从增长率来讲,服务业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最小,而信息业增长率也较大,这样得出的产值序列曲线相似结果即关联度的大小,肯定如表3所示。
  尽管依据上述灰色关联模型,我们得出了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度,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关联度模型描述的是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于产值序列的两条曲线的相似程度,也即只抓到了问题的表象,而未说明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作用的实质。对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特别是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定量作用,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正德.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232 

2        丁敬平等.美国的工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出口控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623 

3        刘晓敏.信息产业经济及其宏观测度.情报科学,1994,15(6):7114 

4        陈景艳.信息经济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1581615 

5        高 洁.信息产业管理.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1231256 

6        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