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  学习要点 |  关 键 词 |  知 识 点

2、主人公叙述语气

讲述者有作品中的主人公担当。他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多用第一人称,常用自传体、书信体、日记体等格局。鲁迅的《狂人日记》冰心《疯人日记》等,都是这样的作品。主人公叙述语气,虽然可以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只能表现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的,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的客观世界,因而,是有限的,不能像上帝那样居高临下,全知全能。主人公叙述语气可以畅快地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表现自我,感情浓烈,或激愤,或悲切,或缠绵,真实性强,对读者的感染力也强。

3、次要人物叙述语气

《孔乙己》中的那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祝福》中"我"既是故事中的人物又只是处于故事的边缘,是一个旁观者。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叙述语气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真实性,可以超出主人公之外,用有色眼镜去观察,以特定的调子去叙述。这种叙述语气明显地不等于作者,在道德、情感上与作者可以保持距离。作者可以违背本意,以故事中次要人物的价值观去评判故事、评判人物,产生多重艺术效果。鲁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 讲述者"我"--小伙计却非常冷漠,不仅毫无同情心可言,还时常把孔乙己当作取笑的对象。孔乙己不仅饥寒交迫,而且处于人情的荒漠,这也可见一斑。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看作是在运用次要人物的叙述语气,如记者采访、艺术家采风等等。莫言的《红高粱》用现在的"我"叙述过去的爷爷奶奶的故事,叙述时间和被讲述时间处于两个层面,讲述者可以更自由地去感觉,去想象,去评判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

4、傀儡叙事语气

这是作者为了制造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虚拟性叙事。《红楼梦》就是一例。让一块无生命的石头来述说故事,当然石头在书中很有些仙气。有些荒诞小说,寓言小说也常用这样的写法。谌容的《大公鸡悲喜剧》让大公鸡叙述,现实的人世到了大公鸡眼里,被大公鸡一分析,一切都变了形,显得那么有趣和可笑。现实的荒谬被巧妙地表现出来。

5、作家叙述语气

大多数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都是作家叙述语气。作家毫不掩饰自己的身份,尽管不以第一人称出现,读者也时时意识到作家的存在。"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安娜·卡列尼娜》里,托尔斯泰一开头就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这是《古船》的第一句话,也告诉我们这是作家在叙事。作家的态度、情感,伴随着事件的全过程,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Q 正传》的序以第一人称写,这对定下叙事基调,形成全文的叙事风格,很有好处。后面"我"就不出现了,以第三人称写,但讲述者仍是作家"我"。因此,作可以对阿Q进行理性的分析、心理的分析。阿Q怎么想,作者都知道。

6、隐身人叙事语气

这也是一种作家叙事,但读者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海明威的《杀人者》即是如此。这类叙述语气常常使读者忘了作者,甚至讲述者,相信一切都是真实的生活片段 ,没有任何加工和剪辑。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小说中不止使用了一种叙述语气,选择何种叙述语气取决于作家想达到的艺术效果。


练习题:

  1. 什么叫叙述语气?它和叙述视角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叙述语气可以分为几大类?
  3. 作家叙述语气和局外人叙述语气有什么区别?
  4. 隐身人叙述语气又和局外人叙述语气有什么区别?

参考书目:

  •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等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