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支原体
支原体是目前已知一类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um,可通过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大多数兼性厌氧,生长缓慢,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 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繁殖。 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
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
支原体
|
L型细菌
|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绝大多数生长需胆固醇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且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不能变成细菌
菌落较小,0.1~0.3mm
|
自然界很少存在
生长不一定需要胆固醇
在遗传上与原菌相关,并可在诱导因素去除后回复为原菌
菌落稍大,0.5~1.0mm
|
二、肺炎支原体所致 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的致病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 三、解脲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为脲原体属中唯一的一个种,菌落微小,菌落表面有粗糙颗粒,在合适条件下可转成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生长需要胆固醇和尿素,分解尿素为其代谢特征。
 解脲脲原体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并被认为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仅次于衣原体(占50%)的重要病原体。由于80%孕妇的生殖道内带有解脲脲原体,因此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导致早产、死胎,或在分娩时感染新生儿,引起呼吸道感染。此外,解脲脲原体还可引起不孕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