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章  常见病原性真菌

一、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为皮肤丝状菌,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引起癣症,又称癣菌,分为三属,根据菌落形态与色泽,菌丝的构造与形态,大分生孢子的形态和小分生孢子的有无及排列形式等,可作为鉴别种属的重要依据。
                                               表20-1 癣菌的种类及侵犯部位

属 名

侵犯部位

皮肤

指甲

毛皮

毛癣菌属

表皮癣菌属

小孢子癣菌属

+

+

+

+

+

-

+

-

+

 

癣菌的培养特征

肉眼菌落外观

镜检培养的真菌

性 状

颜 色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厚膜孢子

菌丝形态

绒絮状粉粒状或蜡样

灰白、淡红、红、紫、黄、橙、棕

细长棒状,壁较薄,数目少或无

丛生呈葡萄状、梨状、棒状,较常见

有时可见

螺旋状、球拍状、结节状、鹿角状

绒絮状

粉粒状

黄绿色

卵形或粗棒状壁较薄,数目多

数目较多

球拍状

绒絮状粉粒状石膏样

灰白、橘红、棕黄

纺锤状,壁较厚,数目多或少不一定

卵形或棒状,不呈葡萄状,不常见

比较常见

结节状、梳状、球拍状

癣菌与癣病的关系

病名

          

发癣

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石膏样毛癣功菌,奥杜盘氏小孢子癣菌

须癣

红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狗小孢子癣菌

体癣

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小孢子癣菌属

股癣

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狗小孢子癣菌

脚癣

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

黄癣

许兰氏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

甲癣

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

叠癣

同心性毛癣菌

二、深部真菌:溶部真菌是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的真菌,主要为致病性真菌,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特殊状态患者,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本类真菌感染有所增多。
表20-4 侵害人体深部真菌的种类及侵害部位
1.白色念珠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本菌细胞呈卵圆形,很象酵母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常见出芽生成假菌丝。

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可引起:
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
粘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最多见。
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可由粘膜皮肤等处病菌播散引起。
念珠菌病预防主要是个人清洁等。
2.新型隐球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对人类而言 ,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本菌呈较大球形,菌体周围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不生成假菌丝。
 

 本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粘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1999-2005 All Rights Reserve
最佳浏览 IE5.0 1024×768 256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