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观察研究法>>学习内容>>知识点一
一、观察研究及其特点
(一)日常观察与科学观察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根据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观察分为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日常观察是人们对自然存在的现象进行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没有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日常观察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因而,得到的信息也往往是零碎的、片面的,难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科学观察是指科学研究中的正式观察法,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安排、有严格记录的观察。与日常观察相比,科学观察具有客观性、可靠性、系统性等诸多优点。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指向性
教育研究中观察的目的必须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教育观察中,研究者的活动是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2.观察环境的自然性
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在不改变对象的环境条件和活动状态与进程的情况下进行的。但为避免由于研究者出现在现场,可能造成对研究行为的影响,所以,在一些要求严格的研究中,往往借用录音、录像设备来获取资料。
3.观察过程的直接性
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观察不适用于过去的事实现象。
4.观察主体的能动性
教育观察是按预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观察具有能动性。
5.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在观察中,观察者按照预先规定的、统一的记录方法,对观察结果作明确、周密、详细的记录。由于记录要严格按照事先的规定来进行,使得记录结果不会因观察者的个人能力、喜好和主观见解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从而保证了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二、观察研究的适用范围
1.当研究目的是描述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时。
2.当研究对象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佳或有言语障碍时。
三、观察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一)观察研究的作用
1.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
2.观察是验证假说,发展教育理论的途径
3.观察是提供教育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的手段
(二)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首先,观察法可以弥补研究对象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局限,观察到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其次,观察法可以克服正式测试中所测结果不稳定、不可靠的缺陷。
第三,观察法可以看到研究对象的真实表现。
通过观察研究概述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相关内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边学边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