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十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点二

观看视频学习

俄国文学成就

苏联三四十年代文学成就

解冻文学及战壕真实派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边学边练

“解冻文学”及“战壕真实派”

教师讲解

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界重新提出“写真实”,并发展为“积极干预生活”的口号,有针对性地破除了“无冲突论”。这些都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1954年发表的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描写一个官僚主义的厂长由于不关心工人生活而酿成事故因而被解职的故事,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开始出现的宽松气氛。小说从此引发了“解冻文学”思潮,出版了一批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已经不再仅仅表现英雄主义观,而是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反映人们对战争的真实态度,有代表性的是战壕真实派。一批参加过卫国战争的青年作家,以亲历的见闻为素材,用逼真的细节描绘战场,尤其前沿阵地的情景,如实地表现士兵和下级军官在战壕中的心理状态,不但表现英勇顽强精神,而且写怯懦和惊慌心理,被视为“战壕真实派”。其代表性的作品是巴克兰诺夫的中篇小说《一寸土》(1959)、贝科夫(1924—)的中篇小说《第三颗信号弹》(1959)、邦达列夫(1924—)的《最后的炮轰》(1959)。此外还有阿斯塔菲耶夫、鲍•瓦西里耶夫(1924—)等人的作品。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二中第四部分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学习,

也可点击进入知识点三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