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十二章 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文学->知识点二

观看视频学习

萨特创作概述

萨特的“境遇剧”

《禁闭》的主题

边学边练

萨特创作概述

教师讲解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代表人物。

20世纪30年代中期,萨特开始陆续发表作品:短篇小说《墙》(1937)和著名的中篇小说《恶心》(1938),标志着他以哲学家的身份投身小说创作,并在作品中形象生动地阐释其存在主义哲学主张。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从“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出发,推导出“自我选择”的结论,为现代西方个人摆脱生存困境指出了一条出路,因而引起较强烈的社会反响。

萨特存在主义

中篇小说《恶心》(1938)是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第一人称、非情节性的“哲学日记”,几乎没有什么外在的“事件”,却尽写主人公的“恶心”感。小说的题旨从社会层面进入了哲学的层面。萨特用恶心的感觉形象地表达出人对世界厌倦却难以摆脱的状态。

《自由之路》是一部“关于自由”的作品。作品通过主人公一生所走过的道路,阐释了存在主义“自由选择”这一重要命题。

戏剧是萨特文学创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主要有:《苍蝇》(1943)、《禁闭》(1944)、《恭顺的妓女》(1947)、《死无葬身之地》(1947)、《肮脏的手》(1948)等。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二中第二部分 萨特的“境遇剧”学习,

也可点击进入知识点三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