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一、名词解释
1.和歌
和歌是日本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自奈良时代起,也称“倭歌”、“倭诗”或“大和歌”。和歌这一名称,是因为要和自古以来在日本流传的汉诗相对而言,大意就是大和之歌,即日本诗歌。和歌包括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佛足迹歌等。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是《万叶集》。
2.物语文学
物语文学指的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10世纪初)。它是在日本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物语文学在产生之初就分为两大类,一为虚构物语,另一类为歌物语,这两类物语都是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们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美性。直到11世纪,日本出现了物语文学的典范之作《源氏物语》。
3.俳句
日本江户时期兴起的诗歌形式,由和歌变化而来,最初作为余兴吟诵,以后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诗体。其诗歌形式短小,由“5,7,5”3句式17个音节组成,集中表现对事物瞬间的印象或感受,含蓄凝练。松尾芭蕉是俳句的代表诗人,被称为“俳圣”。
4.悬诗
阿拉伯从游牧散居部落时期就有赛诗的盛会。6世纪时,阿拉伯人在麦加附近的神庙举行赛诗活动,凡被选中的诗篇用金水书写在麻布上,悬挂在神庙供人们欣赏,因而被称为“悬诗”,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
5.玛卡梅
“玛卡梅”意为“集会”,即在大庭广众上讲授故事。10世纪后,阿拉伯城市兴起,市民出现,体现市井生活的故事作品大量产生。“玛卡梅”也相应产生。它类似我国的说唱文学。“玛卡梅”体故事传入欧洲,引起巨大反响,对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的“流浪汉小说”产生了影响。
6.苏菲文学
苏菲派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之一,它来自阿拉伯民间,强调内修与苦练。苏菲派诗人用诗歌形式阐释神秘、深奥的教义,产生了不少优美的抒情诗和动人的寓言哲理诗,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最有代表性的是莫拉维,他被看作苏菲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抒情诗集《沙姆斯集》和哲理寓言诗集《玛斯纳维集》被称作苏菲教派的经典。
二、简答题
1.《源氏物语》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对作品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上,也表现在对隐微的爱欲心理的描绘上。作品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在于利用环境的描写来渲染每一个情节所需要的气氛。此外,作品独特的艺术贡献,还突出表现在日本民族语言之中。如作品中大量插入了贵族男女在爱欲生活中相互赠答的和歌,在叙事行文中,也每每渗入古代的名歌或汉诗,这些抒情的诗歌,为这部作品整个情调,增加了无限的和声,加强了这部作品的感人力量。
2.《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有哪几个源头?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印度和伊朗的故事,即收入《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有些来源于伊朗故事集《一千个故事》,而《一千个故事》又出自印度,这些故事先由梵文译成波斯文,再由波斯文译为阿拉伯文。二是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故事。三是以开罗为中心的埃及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千零一夜》是印度、伊朗和阿拉伯文化结合的产物。
3.《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其编纂成书前,其故事就流传欧洲,对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产生过影响。自从1704年迦兰的法译本首次在欧洲问世以后,各种文字的译本相继出现。不少作家从中获取灵感。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法国莱辛的诗剧《智者纳旦》、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名著,在取材和写作风格上,都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受到《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4.《果园》和《蔷薇园》的基本思想。
仁爱慈善是萨迪思想的核心,劝善惩恶是萨迪作品的主题。《果园》和《蔷薇园》,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诗人热爱人民的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是出于对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所以他对封建统治阶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两部作品用了很大篇幅反映了暴君酷吏对人民的压迫。但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萨迪也主张忠君,赞赏历史上的有道明君。与忠君爱民思想相联系的,是萨迪“敬主行善”的宗教观。作为一个伊斯兰苏菲派信徒,萨迪同样主张虔诚敬主,勤于祈祷。他反对貌合神离的信仰,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伪善的神职人员。对那些口是心非的假善人进行强烈地谴责。
三、分析题
1.《源氏物语》怎样表现了贵族妇女的不幸命运?
《源氏物语》描写了在平安王朝时期宫廷贵族的错综复杂的权势之争、特别是整个宫廷贵族、大贵族们的紊乱的男女关系中,贵族妇女们的悲惨命运。紫式部出于对众多贵族妇女的同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在一夫多妻制下,作为男贵族们进行政治交易的工具或渔色的对象的贵族妇女所遭受的种种不幸与痛苦。
作品描写的贵族妇女,她们的命运都充满了痛苦,甚至是非常悲惨的。她们自身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有的做为政略结婚的工具,由她们的父母来摆布;有的在一夫多妻制下,一任男贵族朝秦暮楚,肆意加以玩弄与凌辱。藤壶妃子、空蝉、六条御息所、夕颜、末摘花和女三宫等女性的遭遇和她们的悲惨结局,反映了被男贵族玩弄的贵族妇女的痛苦与绝望,同时也象征着整个贵族阶级已经腐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还在本书中塑造了一个以忍从为美德的妇女形象,这就是源氏的正妻紫上。紫上作为一个贵妇人,不但才貌出众,而且具备男贵族所要求的忍从的“美德”。源氏作为一个身分高贵的大贵族,结识了许多贵族妇女,作者描写紫上对此是尽量不把内心的痛苦流露于外。即使如此,源氏还认为她的为人虽近于完美无缺,“只是有一个缺点,嫉妒”。由于源氏一生放纵的男女关系,使得紫上心身交瘁,身体逐渐衰弱,终于在中年就死去了。在她生前的最后几年,她几次要求源氏允许她出家,源氏不许。紫上不过是贵族阶级纵欲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的牺牲者罢了。
2.《一千零一夜》思想内容。
《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有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揭露了剥削压迫的罪恶,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不幸。有些故事如《渔翁的故事》、《死神的故事》、《驼背的故事》等直接或者间接地描写了哈里发、王公大臣以至土豪劣绅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抒发了劳动人民对于这种现状的不满甚至愤慨情绪。 其次,有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邪恶势力和反动势力的斗争精神。《渔翁的故事》、《白侯图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等就表现了身处困境的劳动人民,一直坚决相信靠智慧和勇气能够战胜一切邪恶势力和反动势力的信心。
第三,有些故事描绘了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和美满爱情的憧憬。虽然现实环境是严酷的,现实条件是困难的,但他们对前途充满希望,对获得幸福生活和美满爱情充满信心。《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等都是这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故事。
第四,有些故事描写了商人和航海家的经商航海活动。在阿拉伯经济高度繁荣、国内外贸易往来频繁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描写商人和航海家经商航海活动的故事。最出色的是《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与世界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民间故事比较,《一千零一夜》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大多数以城市为舞台,以手工业者、贫民和商人为主角;二是其中的故事大多数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特点都是阿拉伯社会状况的反映。
3.《一千零一夜》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首先,朴素的现实主义和奇幻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是《一千零一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其中形形色色的神奇故事,无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二者彼此交融,相得益彰。
其次,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式,是《一千零一夜》另一艺术特色。它的整个故事是以宰相之女给国王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其中的许多故事本身又套故事,形成纵向的或横向的“连环套”。这种结构方式,可以把许多民间故事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系统,这种结构故事的方式便于讲故事的人和听讲者记忆。
第三,《一千零一夜》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诗文并茂,语言大众化。作品运用的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人民口头语言,词汇丰富,生动流畅,极富感染力。
高尔基称《一千零一夜》是民间文学的一座“壮丽的纪念碑”。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它也是一部占有重要地位、独具特色的民间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