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 国内关于德育的主要模式>>学习内容>>知识点六


知识点六:体验德育模式



视频学习资源下载

为克服灌输式道德教育的弊端,促使德育实践工作更好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验德育模式。体验是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都依赖于体验。体验的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所谓体验德育模式,就是以体验为途径开展的德育模式,它因受教育者地位的变化而成为主体体验德育模式;因体验的途径不同表现为活动体验德育模式、生活德育体验模式;又因体验的着力点不同而成为情感体验德育模式、生活体验德育模式。

体验德育模式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实践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在生活和学习的情境中,体验德育模式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从而促进感悟,升华为道德素养,从而由他律到自律,实现道德教育的内化。第二,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体验德育区别于灌输式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是作为德育实施的主体,充分享受其权利,学生在德育认知和德育行为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是和谐统一的关系。第三,主体性。强调学生德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体验是体验德育的又一重要特征。体验德育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情境,对情境作出选择和判断,通过自我评价和对比评价提升道德情感。

在实践策略上,体验德育模式主要强调:第一,用生活的体验与经历点燃学生的同情心;第二,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视节目;第三,引导学生以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在论证中领悟道理;第四,开展德育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感受;第五,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第六,积极开展团体与文体活动;第七,实现德育生活化、现实化与细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