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本章练习>>参考答案
1.情感德育。
情感德育模式强调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具有特殊地位,是人对道德信息接收的初始线索。
2.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
在进行生活道德模式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
3.制度德育。
制度德育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以制度为内容或以制度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将特定的价值观传输给学生,在学生身上形成预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道德教育形态。
1.D。
生活德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第二,生活教育理论。第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2.A。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美学
1.第一,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发展情感品质。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感同身受,才能深刻地体验。第二,通过发展认知培养情感品质。充分利用各门学科,强调智德统一,发展学生的认知,从而提升道德品质。第三,利用行动培养情感品质。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扩展社会性认知,增长社会性经验。
2.第一,要树立主体性的教育观;第二,要转变道德教育课程观,建立以活动课程为主导的道德教育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第三,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助于启发学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自主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教育氛围,使学生由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积极参与者;第四,建立健康的合作活动环境,在合作和交往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责任感和义务感;第五,建立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从事自我管理的教育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参与、自治能力,增强其民主意识和责任感。
3.生活德育具有整体性、社会性、实践性、真实性、有效性的优点,它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现实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基本途径;注重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这些无不体现了其对知识德育的全面超越。
4.从理论层面来看,欣赏型德育模式在德育理论上进行了理论创新,改变了以往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手段。从实践层面来看,这种德育模式注重美好价值观、道德观的教授,使学生接触好的道德品质,并引发他们的模仿学习,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他人、自我欣赏中取得进步,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改变目前德育的低迷现状,具有深远意义。
5.第一,用生活的体验与经历点燃学生的同情心;第二,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视节目;第三,引导学生以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在论证中领悟道理;第四,开展德育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感受;第五,创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第六,积极开展团体与文体活动;第七,实现德育生活化、现实化与细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