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教育测验的类型,能够科学地分析测验的质量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本章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教育测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测验的内容,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按测验时机和功能,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按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按解释分数的参照标准,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每种测验类型的特点、功能和应用情况是不同的。在实践中根据测验的目的和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测验类型。
测验质量分析是保证测验科学性、有效性、建立测验试题库的前提和基础。测验质量分析主要包括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以及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测验项目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答对该项目的人数比例来表示。测验题目难度水平的确定,取决于测验的目的、性质和题目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测验的平均难度应保持在0.5左右,各项目间应有一个合理的难度梯度。影响测验项目难度的因素很多,在实践中要合理把握和控制。
测验项目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考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估计方法主要是相关系数法和高低分组表示法。区分度与难度之间关系密切,当题目难度水平接近或等于0.5时,项目标准差为最大值,它提供的被试差异的信息最多,题目的区分度最大。
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信度高低通常以相关系数来表示,主要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同质性信度。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是测验长度和难度、测验内容的同质性、被试者差异、评分的客观性等,在实践中要采取可行措施提高测验信度。
测验的效度是测验实际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它始终是对一定测验目的而言的。常用的效度估计方法主要是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前者采用专家分析法,后者采用相关法分析。实践中要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测验的效度,如控制系统误差、关注测验的内容与形式、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控制测验实施过程中的因素等。
学习了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对教育测验的类型与指令分析已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