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实践活动


学以致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把你们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一下吧。

实践活动:让学生代替教师出题在XX学科中的实践探索

实践主题

在学科教学中探索让学生代替教师出题的策略和成效。

实践任务

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所教学科,变教师出题、学生做题为学生出题,习题和测试题由学生个体和小组设计。教师在命题时,把来自学生的题目作为题库的重要内容。小组形成报告后进行交流。

参考样例:

学生出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节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虽然做题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但围绕“题型”和“题海”反复进行的“大运动量”训练,使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前不久有幸听了几节新课程理念的课,大家一致认为在许多成功的课中,常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课堂上都出现了学生出题的片段。其教学形式新颖,互动交流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根据调查发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有一些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出题教学法的例子,在其他非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出题的现象,从结果来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略)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在国内把学生出题的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已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比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他成功的秘诀主要是引导学生做五件实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出题,每次出试题,都要按照班级规定的“试题大纲”去做。学生把被动地考试变为主动地参与;把独自的思考变为合作和交流;把单纯的重视考试结果变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生出题的方法也有一些,如 2001年1月12日,北京一中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竟让学生自己出题,分组考试,学生考评。另据最新消息,2004北大自主招生曾出了12道试题。其中有一道竟是“给下一届的考生出题”。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在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录)的基础上,了解本地区各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复习以及组织考试等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出题法的基本情况。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出题的尝试。

3、在复习考试中组织学生出题的尝试。

4、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出题。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习新课程的发现

我们整个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尤其是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翻阅多种版本的新教科书,结果都发现让学生做的课堂练习和习题,都与以前的老教材有显著的差别,明显的一点就是如学生自己操作的成分增多,开放性的问题增多,其中包括了许多让学生自己出题的内容。这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是有价值的。

2、调查的发现

课题组的有关成员,根据事先设计的学生问卷和教师的访谈提纲,在市内几所学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是:认为从未出过数学题的学生仅占 10%,而85%的同学曾经出过一些题目;有81%的同学认为学生出题对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有的同学在上课出过题目,有的同学则出过整份试卷;几乎所有的被访教师都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过学生出题的方法来调节教学,有时学生出的题目也相当好,并认为学生出题对数学教学有较大的帮助。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出题的实践

为了试验在巩固练习阶段运用学生出题对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效果,课题组在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对比试验。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比较好,但甲班的落后面明显要比乙班大,优秀率也明显比乙班低。某一次讲授《完全平方公式》这一节课时,计划在乙班还是按照平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甲班讲授完新课进入巩固练习阶段时运用学生自己出题的方式进行练习巩固。

在甲班,推导完完全平方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 和 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数或式时,我就进行了启发提问“那么就请你们把 和 换成你们喜欢的数或式,然后叫其他同学回答出计 算结果,好不好?”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叫他们做题目,而是叫他们出题目,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他们内心都非常高兴,纷纷举手表示要求设计题目,第一位同学就出了一个 等于几的问题,很多同学轻而易举地回答出了正确答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这个时候,我补充了一句“出题人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又引发了一个小高潮,一些似乎还有点不懂的同学连忙轻声请教别人,恐怕被出题人叫到回答错误而出丑,在问与答进行之中,有的同学出了偏题和怪题,我连忙又加了一个条件“出题人自己必须要知道答案,并且对回答的同学进行评价”这样,相当于对问与答的人都进行了一次练习,还让出题人当了一回小老师,心里上得到了一些满足。后来,居然有同学提问“可不可以设计一个题目叫老师回答?”我当然满口答应,并且故意回答错误一个题目,立刻受到很多同学的指正,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在临近下课前五分钟,与甲班一样,我发下了事先准备好的课堂测验纸,一共是10个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的题目,下课时回收批改。

10个全部做对的甲班有25个,占了全班的52.1%,乙班全对的有38个,占了全班的76%,显然我们这一种让学生出题的方式对于学生巩固知识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对比实验的情况,又在另外两个义务教育班(整个班的成绩比较差)进行了类似的课堂教学实验,还在别的年级的几个层次的平行班进行相应的实验,结果也产生了类似的教学效果。当然有些课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采用。

4、在复习考试中组织学生出题的实践

我们通过多层次平行班的对比实验,实验班在复习考试中很少发放试卷,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出试卷,而对比班在复习考试阶段发放了大量的试卷,让学生复习应考,考试的结果实验班的优秀率和平均分明显高于对比班。我们让学生出试卷主要采取下列办法:

(1)规定内容。每个同学按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出题,大的章节可以一章出一份试卷,小的章节可以两三章合起来出一份试卷,意在复习基础知识。

(2)收集错题。让每个同学针对一个阶段或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作业或平时测验中的错题收集起来,有的作适当改动,或改变数字,或改变条件和结论等,意在引以为戒,不再重犯。

(3)拟模出卷。每个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模式,如确定各个章节的分数比例,各种题型的比例,难易度的比例或是干脆给他一份样卷让其模仿出题,意在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4)合作出题。让合作小组中的各个不同层次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根据成绩的好差来分别负责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等,意在各尽所能,培养合作精神。

(5)出后操作。不管是哪种形式出的题,每个人自己出的(包括小组出的)必须自己会做,每个人出的题目也必须要给其他相应层次的同学做,并且做后要给出题者批改,有错误的要及时订正,有不同意见的要在一起交流协商解决。此举意在物尽其用,充分把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落到实处。

5、评价和激励学生出题的方法

(1)就学生出题行为来说,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2)结合多种方法、各种制度来激励、强化学生的出题行为

学生出题行为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这一些激励措施中去。学生单独出题出得好,马上给他个人以肯定;学生小组合作出题有创意,可以给学生学习小组以奖励;甚至当学生出了一个比较有创新的题目时,在单元测试中予以采纳,在试卷中注明谁是命题人……所有这些,无疑又更大地激励学生投入到自己学习、巩固、出题、练习、再巩固这一良性循环中去。

(3)评价学生出题的几个注意点

首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有出题动机的学习好习惯。其次,要关心爱护学生,容忍学生在出题过程中所犯的各种错误。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出题的空间是很大的。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出题,也可以在课外出题;从人员上来说,可以个体单独出题,也可以小组合作出题;从内容上来说,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针对许多知识;从数量上来说,可以出一两个,也可以出较多的题目;从考查对象来说,可以考自己,考同伴,也可以考老师;从难度上来说,可以出容易题,稍难题,也可以出较难题;从题型上来说,可以出封闭题,也可以出开放题等等。我们在教学中正是灵活地根据种种出题的方式方法,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http://www.jin14.com/TeachChannel/jxyj/czjxyj/jxyjczsx/Detail/08/11/14/540_100249903.shtml

 

教师分析:

改变过去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状况,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出题,既能让学生熟悉所学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出题,教师不但自身要依据教学目标会命题,更要对学生所出的题进行分析、诊断和筛选,需要更高的命题技术和水平。这个课题组结合数学教学,通过一系列措施,采用个案、实验等方式开展学生出题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探索,可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教学研究课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何围绕学习任务出题很关键。同时,对于学生出的很多试题,教师要通过学生对试题的反映以及教学目标,合理的筛选,形成题库,对试题质量进行分析。另外,要防止学生出一些偏题和怪题。


进入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