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试题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语言,使用取自各自背景知识的信息,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教师规定的问题提供答案。根据对学生所提供答案的形式、范围及长度的限制程度不同,主观性试题一般分为论述题、作文题、操作题、计算题等,用于测量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适合于测量综合、评价等目标层次。学生回答时,在处理问题的方法、采用哪些资料、组织资料的方式等方面均拥有相当的自由,不仅可以测量被试答题的最后结果,还可以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另外,也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考察被试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在当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主观性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由于主观性试题评分主观性太强,评分时一般采取要点评分法或步骤评分法、整体评分法或分项评分法、多人评分求平均法(如高考评分)。
一、论述题的编拟
论述题就是向被试提出问题,需要被试用自己的语言,运用所学的知识组成一份较长答案的试题。它能够较好地测量被试的组织、归纳和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一)优缺点
论述题在教育测验上有独特的价值.其优点有:
第一,用来测量高层次、复杂的学习结果,用在各种学科领域,特别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
第二,可以增进学生思考、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被试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一层面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量学生的情意目标。
第三,可以增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试题的编制比较容易,并且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很小。
论述题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试题覆盖面较窄。由于回答费时,在一次考试中数量较少,因此,取样范围比较小且不均匀,所使用的试卷无法有效地代表学科的全部主要内容而影响测验的效度。
第二,评分的主观性强。由于作答比较自由,不同的评阅者,对同一道题给出的成绩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同一评阅者对两份等值的试卷所给的成绩偏离也较大,这样测量结果的信度比较低。
第三,难以控制。因被试回答过于自由,回答方向又不尽相同,难于测得预期结果,重点容易失控。
第四,被试作答和评分阅卷都相当费时。
(二)编制原则
第一,用来测量诸如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限于那些客观性试题不能测量的学习成就。如要求学生提出理由、系统地陈述结论等。
第二,明确地陈述问题,使题意集中清晰。每道题被试使都能清楚地了解题目的要求,真实地反映被试的实际能力,而不受阅读、理解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第三,应采用答案具有统一定论的试题。主要目的是减少评分的主观性,增加测量结果的信度。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在命题时一般要对被试的作答范围、观点等作一定的限制。
第四,一般不允许被试随意选择试题回答。因为不同的论述题之间很难做到等值,若允许学生选答,则学生就可能倾向选择他们较有把握的问题作答,这样就更不容易反映其真实水平。
第五,慎重使用描述目的的行为动词。即避免提供含有“回忆”、“写出”等动词的问题,以免将学生的反应限于较低层次的目标。
二、作文题的编制
作文题实际上也是一种论述题,它是语言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文是对人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书面表达等多种能力的一种综合测量。它同一般论述题不同的是,很少限制学生作答的形式和范围,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真实水平。
当前作文题越来越趋向人性和情感,话题的开放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作文,这需要具备很强的提炼能力,同时也需要平时扎实的积累,既要学生事事关心,也要学会分析思考。
作文的分类很多,如按照提供题目或材料的角度,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条件作文;按照文体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管何种类型的作文,在命题时都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根据考试的目的和需要确定考试作文的文体要求。
第二,根据社会需要、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命题。
第三,根据被试的特点确定选材范围与写作意图,在确定选材和写作意图时,要考虑对所有被试都是公平的,并且试题应符合被试的心理特征。
第四,要给被试以发挥的余地。
三、操作题的编制
在实验课、地图课、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中,操作的方法和过程是重要的测量目标。操作测验介于纸笔测验和未来真实情境的实际活动之间,具有真实的情境模拟性。但测验的准备和实施比较费时,条件不易控制和标准化,评分比较困难。当测验情境与真实情况较接近时.其结果的鉴定难度更大。
操作题有很多种,根据情境的真实程度,操作题可分为纸笔操作、模拟操作验、工作样本操作。纸笔操作是利用纸笔模拟真实情境来考查被试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如设计某项小制作的开发方案、编制某项操作计划和实施步骤等。模拟操作要求被试在模拟的情况下完成和真实活动相同的动作,如模拟训练、演练、物理与化学实验等,它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工作样本操作指让被试在标准的实际情境中去完成实际任务的测验,如实习。这类测验在操作测验中真实性最高。
在编制操作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所要测量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并将其操作化。将目标进行分解,为每一操作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如操作步骤、速度等。
第二,选择合适的真实性程度。对于真实性程度的选择,应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客观条件的限制、工作本身的性质等来设定。如对于物理实验,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而对于缺乏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学校,可以进行模拟操作或纸笔操作。
第三,指导语要简单清晰,向被试明确说明实际的情境、任务及要求。如“以‘发现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题,设计一份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要求:至少要包括研究假设、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第四,确定科学合理的计分方法,要将程序、作品两者结合起来。一是作品量表法,即用一系列不同质量层次的作品做样品。在计分时,将被评价的作品与量表中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以确定该作品的分数。二是评定量表,如果某个操作或作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和环节,用评定量表可以评定被试的每一操作达到规定标准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