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实践活动


实践主题

从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出发与同学们讨论如何持久地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实践目标

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对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加以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结合教育实际,掌握本章的学习内容。

实践任务

1.与同学们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成长记录袋评价。

2.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实践要求

1.分析案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2.写出一篇8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样例:

一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物品做小实验,并要求放入成长记录袋。开始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师两周检查一次,并予以评定。但一段时间后,由于教师工作繁忙放松了成长记录袋的监督,结果不参与的学生开始逐渐增多,参与的学生也开始不那么认真了。

教师分析:

案例中教师在使用成长记录袋后,在使用初期效果非常好,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内容上有所进步。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放松了对成长记录袋的监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没有机会得到别人的赏识——由于没有交流与展示,就没有了兴趣。即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激励性计划来维持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成长记录袋的运用也是如此。只有学生从中不断地得到奖励,展示自己的成果,才能够把行为维持下去。因此,在成长记录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必须在创建时就制定一个成长记录袋的交流与鼓励性展示的计划。例如,举办“别人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主体班会,让学生通过心灵的碰撞、行为的反思来学会评价他人;再如,通过“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将会激发进一步收集的动机和积极性。

必须指出的是,不能教条地理解和落实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多主体问题。如果每次作业和活动都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家长评,显然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甚至使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成为学生讨厌的活动,发挥自我评价和反省,以及同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就无从谈起。


进入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