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四章>>实践活动


实践主题

以某节课为例,设计教学过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目标

结合本章所学理论知识,学会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实际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任务

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要求

写出具体教学过程,体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分析样例

《影响单摆的周期》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位广州人冬天去哈尔滨旅游,在一家超市以高价购买了一台精致的摆钟,

买的时候发现它走时很准。回到广州不到两天就走时相差一分多钟。于是大呼上

当,心里极其气愤。后来,他求助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准备与该超市打

一场索赔官司,消费者协会调查研究发现产品货真价实,那问题出在哪呢?同学

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猜想:可能与温度、摆长、地理位置、重力、重力加速度等有关。

教师引导:钟摆计时是利用了摆钟的周期性,为什么摆钟到了不同的地方周期

发生了变化呢?影响摆钟周期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要想解释其中的奥妙,就要了解其

中的物理道理。而我们研究物理问题都是由简单到复杂,要经历一个有浅入深的

过程。所以,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单摆(这个最简单的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

关。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猜想与假设: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振幅、质量、摆长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如何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振幅、质量、摆长的关系呢?

学生讨论确定实验方法一控制变量法。

(三)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①课题分类:

a: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

b: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

c: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②方案设计:各组先选定一个课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③方案确定:各组学生汇报设计的方案,如课题,取、、—样,而不同

的两个单摆,比较两单摆的大小。

④初步探究:每组选择任一课题进行研究。

(四)分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课题组a: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

取两摆长,质量均相同的两单摆,将两摆拉到不同高度同时释放。一

现象:两摆球同步振动。

分析:两摆摆角不同即振幅不同,两摆球振动同步,说明单摆的周期和振幅

无关。

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振幅无关。

课题组b: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

取两摆长相同,质量不同的摆球,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将两摆拉到相同的高

度同时释放。

现象:两摆振动同步。

分析:振动同步说明单摆振动周期和摆球质量无关。

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摆球质量无关。

课题组c: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取两质量相同摆长不同的单摆,将两摆拉到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

现象:两摆振动不同步,且摆长越长,振动越慢。

分析:振动不同步说明周期和摆长有关,且摆长越长,振动越慢,周期越大。

结论:单摆的周期和摆长有关,且摆长越长,周期越大。

(五)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定量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提出问题:单摆周期与摆长可能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

生:单摆周期与摆长可能成正比,或者与摆长的平方成正比,也可能与根号L成正比。

引导探究,设计实验可使用光电计数器测周期)

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一图象和图像呈非

线性,引导学生作出一图象。

分析:—图象为直线说明单摆的周期与成正比。得出与的关

系为:为常数教师引导同学具体计算:值,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

公式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六)归纳与总结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并加以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单摆周期公式:『七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及摆球的质量无关,和单摆的摆长的平方根成比,

和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七)交流与评估

教师引导: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请同学们交流今天的收获,为你们今后的

探究有哪些启发?

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学到的知识、方法,及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

教师对各组的探究活动一一点评,要求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的面对科学问题,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科学探究,

勇敢面对。


进入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