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知识是人对事物的两方面反应:一方面是对事物的属性的反映,一方面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反映。反应事物属性比较简单,反应事物之间的联系显然比较复杂。这种反应是能动的的,而且不是单方的,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比如说,儿童把乘法口诀倒背如流是不是获得知识?是获得的什么知识?根据这个概念就可以有所评价,如果儿童死记硬背,那么他获得的是对事物属性的反映;如果他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那么就获得了事物属性与联系的反映。
同学习一样,知识也有众多分类方式,我们仍然选取有代表性的为大家介绍。
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productive knowledge):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解决某类问题等。
二者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中相互联系,陈述性知识为实际操作提供必要的信息,程序性知识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
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
1.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知识分成( )。
D.常规知识与创造性知识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你是否了解了什么才是知识的真正含义,你是否在思考不同种类的知识如何才能学习好?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