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们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建构主义作为当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其思想来源颇杂,流派纷呈,对西方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被称为继“日心说、进化论、潜意识”之后对人类心理的第四次重大冲击。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学习: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境教学。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和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教学活动取向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
2.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这些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方面:
(1)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2)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室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息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析,你是否掌握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