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  学习要点 |  关 键 词 |  知 识 点

概述: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

无论中外,诗都是各种文学文本形式中最早出现也是最早趋于成熟的文本样式,是各民族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一个没有诗的民族是无法想象的。因此,诗在不同民族中总是被看成是可以涵盖一切文艺样式审美本质的、最高的艺术审美形式而给予充分的重视,就连文学理论也通常被人们称为"诗学"。不过,要对诗歌下一个简明确切的定义,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事实上,由于诗的本质在大体上是和一般艺术美的本质相一致,因此,要想获得一个简明的,而且能够准确概括诗的全部本质并符合其所有形式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文本解读实践来看,似乎也没有必要一定得有一个关于什么是诗的确切的定义。实际上,即使没有这样一个定义,也并不妨碍我们去阅读和欣赏诗歌,并不妨碍我们根据我们各自的理解,对于我们面对的诗歌文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读。有哪一个欣赏者是在明确地知道了关于什么是诗、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等等之后,才去欣赏诗或者小说、散文的呢?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得承认,一般来说,一个对于各种文学文本的性质和特征有比较细致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某种专业阅读眼光的读者,与一个对此一无所知的读者,他们对于文本理解的准确程度、深刻程度,终归不会是完全一样的,他们能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的审美享受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正如俗语所说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都是在"看",但他们各自怎么看和能够看到什么,必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诗歌文本的解读当然也不例外。由此说来,虽然我们不必一定要知道一个关于诗的明确的定义,但了解一些有关诗歌文本特征方面的知识总是必要的。

对于诗歌文本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式和内形式两个层面来加以把握。

一、诗的外形式

诗歌的外形式,是指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如果从这一个层面对于诗歌的文本特质作一个最简单的概括,我们可以说,诗歌其实就是一种能够给读者某种特殊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的文本样式。所谓能给读者特殊的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当然主要是指诗歌在句式上和音韵上的特点。诗歌打破日常语言运用的散体文形式,视觉上分行排列,句式整齐,听觉上则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合于音律。这是不需论证,仅凭我们的感觉就可以直接把握的特点,也是从外形式上将诗歌文本与其他文本形式区别开来的一个最显著的外在特征。

诗歌外形式上所具有的形态,与诗歌起源于原始人类集体劳动中出于协调动作、交流感情的劳动呼声有关。闻一多在《诗与歌》中就谈到,"想象原始人最初因感情的激荡而发出有如'啊'、'哦''唉'、或'呜呼'、'噫'、'嘻'一类的声音,那便是音乐的萌芽,也是孕而未化的语言。……这样界乎音乐与语言之间的一声'啊……'便是歌的起源。"这种歌当然还不是诗,但它已是诗的萌芽。随着人类的进化,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这些劳动的呼声也逐渐与含义明确的语言相结合,劳动号子也就演化为原初状态的诗歌。这一点,从人类现存的早期诗歌多为劳动过程的描述和歌唱,从人类早期诗歌都可以用于歌唱因此总是"诗"、"歌"并提,而且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情况,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发展到今天,诗当然主要已经不是用于歌唱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本样式,但由歌乐赋予的这种句式整齐、合于音律的语言形式却保留下来了。
诗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似乎就在起源上规定了它的特殊的文本形式,并最大限度地造就了诗歌语言突出的形式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诗通过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的运用,使语言在句式上的整齐的美、在声调上的抑扬的美、在韵律上的回环的美等,都发挥到了极致。这使诗不仅能够以其丰富的情味感染人,也能以它的美视、美听来唤起读者的美感。实际上,读者读诗,对于诗歌语言本身的兴趣有时甚至会超过对于文本意义的兴趣,他们常常能从诗歌语言形式美的品味中获得审美享受。最典型的例子大约要算是中国古代"回文诗"的阅读。当然,我们在诗歌阅读中对于诗歌外形式的美的体味,不会仅仅停留在"回文诗"的类似语言游戏的层面,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诗歌体现在外形式层面的审美特征,的确是我们获得阅读快乐的来源之一。

二、诗的内形式

诗的内形式,是指与诗的外形式相融合的,使诗情、诗意、诗味得以感性显现的表情形态。具体说来,即诗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等。

我们知道,仅仅具有诗的外形其实还不能被看成是诗。决定诗之所以为诗的内在特质,是诗情、诗意、诗味。换句话说,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诗歌借助语言抒发的是诗人真挚浓烈的情感,传达的是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切体验和对人生真谛、美的真谛的诗意发现。正是这些内在特质,决定了诗所具有的品格,即能够唤起我们相应的情感体验,使我们在诗情诗意诗味的品味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和启迪,并获得审美的愉悦。假如缺少这种品格,即使文本语言分行排列、句式整齐且合辙押韵,它也只能被称为韵文而不是诗。

诗的内在特质既决定了诗的外形式的形态,也决定了它的内形式的形态。诗要传达的诗情、诗意、诗味,来自于诗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体验,是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发现。惟其如此,这些内容也往往是独特的、微妙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或言不可尽的。一份融汇了浓浓乡愁的羁旅客思中,就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感受和体验,哪里是已经完全符号化的抽象的常规语言能够顺畅传达的呢?但是,诗人仍要传达,而且,从我们的阅读感受来看,诗人越是完成了一种对于不可表达的表达,越是能够使他的诗作具有一种深邃悠长的情味和韵致,越能给人以丰沛的诗情、诗意。正如清代诗论家叶燮所说的,"可言之理,人人能言,又安在诗人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述之?"只是这种对于不可表达的表达,要求诗有自己独特的表情形态,这也就形成了诗由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构成的内形式。在诗歌文本中,诗人当然可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心志。但一般来说,诗要唤起读者相应的情感体验,也需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正如别林斯基指出的:"诗歌通过外部事物来表现概念的意义,把内心世界组织在完全明确的、柔韧优美的形象中。"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使内心情感与足以唤起诗人这份情感的外物交互融汇,最终将幽玄飘渺的诗情化为心物交融、情景相生的意象、意境,或者熔铸为具有强烈暗示性的象征性、隐喻性形象,使诗情得以感性显现。

诗人要通过诗的内形式的熔铸来完成情感传达,也相应地形成了诗歌语言的内在的独特性。

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从外部看,主要体现为它给读者的特殊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体现为它的精美巧丽。而从内部看,则更体现为它对于语言常规的偏离。诗歌语言是一种经过精心加工过的语言,不仅集中体现了文学语言的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而且比其它文本样式的语言更加文雅精巧。同时,诗歌语言也是一种突破语言常规而高度陌生化的语言。诗歌语言自然也要遵循一般语言规则,否则它将不能被读者理解。 但在遵循语言规范的同时,它更显示出一种突破日常语言习惯的倾向,语义的乖谬悖理、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以及跳跃和省略等等,成为诗歌语言的显著特征。因此,阅读诗歌文本,我们总会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诗歌语言似乎总是一种对于一般语言规则的有系统的偏离,形成一种对于日常语言习惯的有组织的"破坏"。而且,"诗之情味与敷藻立喻之合乎事理成反比例。"往往也正是在不合语言常规的地方,更显出诗语的"无理而妙",更能让人品出在合乎语言常规的表达中难以见出到诗味。

造成上述诗歌语言独有特征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诗歌要求高度凝炼,因而必然会出现语言表达上的跳跃和省略,比如因为音韵上和格律上的要求而在句法上打破常规,出现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等等。但从深层来看,它仍然是由诗歌必须通过内形式的熔铸来传达诗情、诗意、诗味的需要所决定的。我们知道,语言既有指称的或认知的功能,也有表现的或情感的功能。日常语言运用由于主要是为?quot;达意",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突出语言具有的指称的或认知的功能,我们选用某个词,更注重的是这个词在概念上的明确性,而将这些语词组合为句段时,也更注重的是日常语言习惯或语法规则,以尽可能保证词义的理解不发生偏差。微妙独特的诗情、诗味,自然不是这样一种语言运用方式所能传达的。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更注重的是语言表现的或情感的功能,使语言的表现功能处于支配的地位。因此,在词义的运用上,诗人更偏重的是它们包含的意象因素、情味因素,而在诗句的组合上,则通?quot;敷辞立藻"的不合常规,使语词的意象因素、情味因素最大限度地突现出来。《红楼梦》第48回写到的香菱对于王维《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的理解,就很能给人启发。香菱先是觉得以"直"状烟是"无理",而以"圆"写日是"太俗",但当她"合上书一想"之后,又"像是见了这景的",这时,她反而觉得"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换掉这"直"和"圆"了。不用说,正是诗语对于语词意象因素的突出,真正使香菱获得了"无理而妙"的感受。

从上面对于诗的外形式和内形式的观察,我们大体可以知道一些解读诗歌文本的基本规律。概括起来说,对于诗歌文本的解读,自然应该是从它的外形式入手,进入对其内形式的把握,最终达于对其所传达的诗情、诗味的领悟和玩味。换句话说,我们要从诗语的领会、体味,去完成诗歌意象的把捉、意境的再建和隐喻、象征等的解读,由此获得对于诗情、诗味的体悟。要说明的是,对于诗情、诗味的领悟虽然是我们解读诗歌文本的最终目标,但具体解读过程中,诗的外形式上体现出来的文本的独特性和审美性,也并不能忽略。从诗的外形式获得对于诗语的美的感受,必然也是我们从读诗中获得审美享受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这一角度看,读诗一定"读"也即"吟诵"。诗须吟诵,这是诗歌文本阅读与其它文本样式的阅读在阅读方式上很不相同的地方。其它类型的文学文本,当然也应该有诵读,但比较而言,诗歌语言的音韵美以及通过音韵组合渲染和传达某种特殊情味的特征,决定了它比其它文本样式更需要通过诵读来体味其妙处。事实上,诗歌文本解读中,通过吟诵,不仅是我们真切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所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也是我们进入审美思维过程因而顺利进入诗歌审美情境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诗歌文本阅读过程中,对于诗歌特殊表现技巧即诗法的了解,也是必要的。无论是诗的外形式它的内形式,其突出审美特征的形成,总是与特殊的诗法的运用密不可分。本部分下面的各小节中,都会相应的涉及一些诗歌表现技巧的问题,在此自然也就不必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