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  学习要点 |  关 键 词 |  知 识 点

通感

一、通感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够互相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鸣,这样即使是次要的感官,也许没有被排除在外。"费歇尔的这一观点也就是说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相沟通与彼此交融的。

钱钟书先生曾这样通俗地谈到"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 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诸如此类,有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近代西语中常说"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

我们可以这样为通感下一个定义: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 种心理现象,心理学上亦称为"联觉",指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兴奋而产生感觉的"挪移",或一种感觉的作用借助另一种感觉的同时兴奋而得到加强的心理现象。

由于"通感"能够使我们对司空见惯的,已不再新鲜的事物产生新的感受,也就是具有西方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的功能。所以在诗歌乃至别的类型的文学文本中也多有运用,且不乏成功的例子。

对于诗歌艺术来说,通感不仅是一种意象创造的方法,也是诗人艺术思维高度发挥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诗人感物,必然突破单一的感觉经验,而表现为各种感觉建立起相应联系并达到相互沟通的全身心的体察;另一方面,在艺术思维过程中,由于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更会形成一种"感觉挪移",使各种感觉的界限彻底打破而交互作用,以至于"鼻有尝音之察,耳有嗅息之神"。正是这种感觉的沟通,熔铸成这样动新奇的诗句,让读者体验到诗语特有的"无理而妙"的韵味。

所以创作中,通感的运用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文学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读者只能在语言符号的提示之下,调动自己的各种艺术感受和艺术联想、想象能力,将语言符号转化为艺术符号。而借助艺术通感所作的形象描画,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和激发读者各种感觉能力,实际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广阔的艺术空间。

二、通感的解读

王维《山中》是一首描绘山中初冬时节景色的小诗。诗中"空翠湿人衣"这一句运用了通感的艺术表达手法。好处在哪里呢,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可见出。

荆溪,本名长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初冬时节,诗人在秦岭山中行走,那蜿蜒曲折、似与人作伴的山间小溪,此时已是天寒水浅,变成涓涓细流了,因而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而秋霜浸红的树叶,也已被寒风吹落,变得稀少了。但尽管有被小溪冲刷干净的白石,几片仍挂在枝头的红叶,整个秦岭山中,仍是一年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整个山体仍为翠绿所覆盖,显得蓊郁青葱。在山路上行走,就好似在无边的浓绿中穿行。这无边的绿是那样的浓,浓重得几乎可以溢出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弥漫着翠色的分子。人在其中行走,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从而在这浓绿的视觉效果作用下,产生了一种细雨湿衣的似的凉意;裸露的面部、手部的皮肤也被氤氲的翠雾浸染得有些湿润了。此时,视觉与触觉相交通,使人产生了一种似真似幻的感受,被这无边苍翠浸沐的快乐早已使诗人超脱了冬令的寒色带来的萧寞之感。

由此,这首诗中"通感"手法的运用,使此诗从一般的写景一下子充满了情调,多了许多韵致。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钱钟书在《七缀录》中"通感"一节这样谈到:我们的《礼记.乐记》中有一节美妙的文章,把听觉和视觉通连。"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如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礼记正义》对这节的主旨作了扼要的说明:"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

这就是说,听觉可以向视觉挪移。听到音乐声,引起人的联想与想象,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韩愈的这首《听颖师弹琴》就是这样。听者听颖师弹琴,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眼前出现了儿女软语的情态;勇士杀敌的场面;飞扬的浮云和柳絮,喧闹的鸟群和孤独的凤凰。而这从听觉到视觉的挪移,充分体现了诗歌中通感不仅是一种意象创造的方法,且是诗人艺术思维的必然结果。让我们细细分析:

颖师弹琴的技艺的确高超:喜惧哀乐,变化倏忽,令人百感交集,极富感染力,能充分调动人的想象。

当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听者眼前仿佛看到小儿女在耳斯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时时娇嗔。而正当听者沉浸在这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突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于是这样的声音感染着听者,那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似乎就在眼前。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人被扫尽,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在广阔的天地中随风飞扬,意境非常悠远。
突然,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蹁跹之中同一只凤凰翩然傲立,引吭长鸣,但却落得个孤独的下场。

大家知道,韩愈不仅是一个卓越的诗人,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报负的政治家, 励精图治,却屡遭贬斥,心中不免有愤激之感,而颖师所弹的曲子的起落变化非常符合他的心境,引起他的情感强烈共鸣,从而突破单一的听觉经验,产生联想与想象,使得听觉与视觉打破了界限,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从而创造出一个个艺术形象,即意象。


练习题

"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一生情重嫌春浅,/老去与春无点情。"。(杨万里《又和二绝句》其二)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运用通感创造意象传达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