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第十九章 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属难以用一般染料染色,若着色后又不易被3%HCI的酒精脱色。这种能抵抗盐酸酒精脱色的细菌称为抗酸杆菌。引起人类中的疾病中:(1)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和几种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的感染;(2)麻风病。这些感染多数为慢性感染过程,长期迁延,并有破坏性的组织病变。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园,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一般常用抗酸性染色法染色,结核杆菌染成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及细胞浆质等呈蓝色。

2.培养特性:结核杆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最适pH 6.5~6.8 ,最适温度为37℃,生长缓慢,接种后培养3~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为干燥、坚硬、表面呈颗粒状、乳酪色或黄色,形似菜花样。
3.抵抗力:结核杆菌对某些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强。在3%HCI或NaOH溶液中能耐受30分钟,但对湿热、紫外线、酒精的抵抗力弱。75%酒精内数分钟即死亡。
4.变异性:结核杆菌对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卡~介(Calmette-Gerine)二氏将牛型结核杆菌经230次传代,历时13年,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性的菌苗株,称为卡介菌(BCG)。卡介菌接种人体后,可获得抗结核受疫力。
二、致病性
结核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体成份,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
1. 致病物质
(1)脂质:脂质占菌体干的20~40%,主要是磷脂、脂肪酸和蜡质,它们大多与蛋白质或多糖质结合成复合物存在。
(2)蛋白质:结核杆菌菌体内都含有数种蛋白质,其中重要的蛋白质是结核菌素(tuberculin)。
(3)荚膜。
2.所致疾病: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
三、免疫与变态反应
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抗结核免疫力的持久性,依赖于结核杆菌在机体内的存活,一旦体内结核杆菌消亡,抗结核免疫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称为有菌免疫或传染性免疫,在结核杆菌感染时,细胞免疫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同时存在。
结核菌素(Old-tubercein简称OT)试验:本试验用于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变态反应。将一定是结核菌素注入皮内,如受试者曾感染结核杆菌,则在注射部位出现迟发型变态反应炎症,是为阳性,未感染结核杆菌则为阴性。
试验法常规使用5个单位OT(2000倍稀释0.1ml)或PPD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48~72小时内出现红肿硬节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阳性,虽有红肿但无硬结或硬结直径不到5毫米者为阴性。
用途: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接种效果测定;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流行病学调查;测定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四、微生物诊断
1.直接涂片检查:标本直接涂片或浓缩集菌后,再涂片染色镜检,以提高检出阳性率。
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生长缓慢,培养期长。
3.动物试验:取浓缩集菌处理的标本1.0毫升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下,经3~4周饲养观察,如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消瘦或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五、防治原则
1.预防接种: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2.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彻底治愈。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体,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侵犯皮肤、粘膜和外周神经组织,晚期还可侵入深部组织和脏器,形成肉芽肿病变。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我国不少地区亦可见,但经大力开展防治工作后,病例已逐渐减少。

第三节  放线菌属
放线菌有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与细菌相似,没有核膜。菌体呈细丝状,与真菌相似,菌丝的粗细与普通杆菌相似,一般直径不超过1μm。菌丝分支,可断裂为杆状。放线菌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空气、土壤、水源中都有放线菌存在。少数菌株对人类有致病性,其中最主要的为以色列氏放线菌。以色列氏放线菌是人口腔正常菌群中的腐物寄生菌,在拨牙、外伤或其它原因引起口腔粘膜损伤时,放线菌可由伤口侵入。也可通过吞咽或吸入带菌物质进入胃肠或肺。因此放线菌病主要发生于颈面部和胸腹器官。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组织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放线菌在脓肿壁、窦道壁和脓腔内繁殖,形成菌落。有时肉眼可见脓液内有细小的黄色颗粒,直径约1~2mm,称为“硫黄颗粒”。取硫黄颗粒直接压片或在组织切片中可见颗粒由分支的菌丝交织而成。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1999-2005 All Rights Reserve
最佳浏览 IE5.0 1024×768 256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