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四章>>第三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南京条约》以来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中国由此被割让了大片领土,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的巨额勒索,使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使侵略者通过巨额政治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同时,马关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对中国民族工商业起了破坏作用,直接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4、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纷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斥责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台湾人民听到割台消息,义愤填膺,发布抗战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
    1895年5月20日,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派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如期交割台湾,并令台湾文武官员陆续内渡,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的武装斗争。
    在日军的猖狂进攻面前,台湾军民共举刘永福为抗日首领。6月12日,刘永福派遣分统杨紫云率领新楚军会同义军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狙击向新竹进攻的日军,歼敌6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凶焰。8月22日,日军向大甲溪进攻,受到黑旗军吴彭年、袁锦清及徐骧等部的顽强伏击。8月26日,彰化保卫战,在与日军英勇搏斗中,守军诸将吴彭年、吴汤兴先后殉职,但日军近卫师团死伤一千多人,是侵台以来受打击最沉重的一次。10月上旬,日军进攻嘉义,与此同时,从三面围攻台南,台湾军民在艰苦中坚持抗战,徐骧在战斗中身受重伤,不幸牺牲。10月下旬,台南失守,台湾全省沦陷。
    台湾军民在反抗侵略者的战斗中,克服了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抗击了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0人。台湾军民的英勇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热爱祖国、反抗侵略者的优良传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