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宗教功能】

  1.先秦儒家“天命观”的宗教色彩
  《论语》所谈的“天”和“天命”多与在位者和将在位者从事政治相关,在位者或圣人是按“天”意、“天命”来行事的,来治理天下的。换言之,君王、圣人制定的政治思想、人伦道德、人事仪制的本原是“天”、“天命”。
  

  2.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与今文经师的谶纬使儒学宗教化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由《易经》的阴阳学与战国以来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融合而成。,今文经师另造一个谈神怪、立新说的“孔子”,集合一切古来相传的和自造的经说与妖妄言辞,都说是孔子所写的书,这些书标为纬书或秘经或谶纬。谶是谜语式的预言,纬包括天文、历数学、上古的神话和传说等。
  

  3.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
  宋明理学摄取的佛教思想,主要是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他们认为,人的本体即是人自身的本性,把本体论和心性论统一起来讲求佛性,就有了成佛的根据。宋明理学将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融入自己的义理之学中,表明这种义理学的实质是儒学化的佛性理论,因而带着明显的宗教功能。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本章小结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