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五章 18世纪文学->本章练习

三、名词解释

1.“百科全书派”。

1745年,狄德罗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他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通过传播知识,向反对宗教和社会势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此,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参加《百科全书》编写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唯物主义者,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他们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为称心如意的居住之地;世界上的罪恶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他们认为迷信、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2.狂飙突进运动。

是18世纪70一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狂飙突进运动由当时德国克林格尔的同名戏剧得名。它推崇天才,主张个性解放,强调民族意识,带有狂热的个人反抗性质。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强烈反封建精神的作家,形成了德国文学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英国文学中出现了感伤主义,它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他们面对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暴虐,然而并不理解社会变化的必然性,反而面向过去。因此,他们在对于“理性”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转为崇尚感情,在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的同时,对宗法制社会表示留恋。感伤主义的小说家主要是斯泰恩和哥尔德斯密。

1      2      3      4      5

本章学习结束,进入第六章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