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成就
教师讲解
法国启蒙文学(18世纪法国人服饰)是在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所以批判力度最强,最富于民主战斗精神。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是他用书信体写成的一部小说,该作开了18世纪哲理小说的先河。作者在其中“穴居人”的故事里,提出了他的乌托邦社会理想。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是哲理小说。《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1759)是伏尔泰哲理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主要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因为这种哲学有害于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小说主人公贡第德是一个男爵的养子,纯朴正直。他曾接受了男爵的家庭教师邦葛罗斯的观点:世界安排得很好,一切都十全十美。但现实生活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邦葛罗斯自己遭受各种灾难,还险些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贡第德流浪欧洲各地,还到过美洲,受尽各种折磨,这说明世界上的一切决非十全十美,所以盲目乐观是没有根据的。
小说又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黄金国”。这里的石头就是黄金,人们不受金钱的支配,这里没有教士的迫害,也没有法庭、监狱,一个贤明的国王统治国家,人们过着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美满生活。遗憾的是,这样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却虚无缥缈,难以进入。
现存世界充满罪恶,“黄金国”难以寻觅,伏尔泰在小说的结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了长期的磨难之后,老实人与情人结婚并与同伴们结成了一个共同生活的小团体,他们买下一小块地,分工负责进行耕作。在劳动中老实人得出了结论:“工作使我们免除三大不幸:烦恼、纵欲和贫穷。我们要耕种自己的园地。”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真正的美好世界在人的手上,在人的创造性劳动中。只有靠人类的双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人类才能实现本质的复归。这是伏尔泰得出的结论。
德尼•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作家,用几十年时间主编意在“改变人们普遍思想方式”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派”。1745年,狄德罗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他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通过传播知识,向反对宗教和社会势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此,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参加《百科全书》编写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唯物主义者,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他们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为称心如意的居住之地;世界上的罪恶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他们认为迷信、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狄德罗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哲理小说上,有书信体小说《修女》(写于1760,出版于1796)、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等,后者被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