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高图》纸本、谈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庐山高图》是画家沈周41岁时,祝贺老师陈宽70寿辰而创作的巨幅山水。陈宽字盂贤,号醒庵,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所以画家描绘江西庐山之高,象征老师的道德高尚,同时表示对老师的崇高敬意(这种象征意义取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庐山高图》画家采用全景式构图,以高远法布置画面,山峦重叠,草木繁茂,结构严谨,气势雄伟。画面下段近景一角画山根坡石,劲松杂树。中段以庐山瀑布为中心,飞流直下,其中两崖间斜横木桥,打破瀑布直线的单调。同时瀑布左侧崖壁的石块纹理具有内向的动势,与右侧位于中心的山冈岸壁,似乎产生一种力的碰撞,从而加强山冈向上的张力。下段两株高大的劲松,其姿态明显与中段山冈向上的趋势相呼应,把观者的视觉自然引向画面上段,使近、中、远景自下而上气脉相连。上段主峰雄伟,两边奇峰兀立,云雾浮动。主峰给人以崇高雄浑,厚重质朴之感,似乎寓意老师的宽厚博大的人格精神。
《庐山高图》是属于所谓“细沈”之作。这幅画在画法上是借鉴元代画家王蒙的技法,山峰多用解索皴,笔法稳健,充满着强烈的节奏和力感。中段山冈用折带皴,与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画法有些相似,墨色较淡,皴笔精细,表现出崖壁的险峻。左边崖壁先勾后皴,墨色较重,并以焦墨密点,显得苍郁幽深。整个画面山石、层岩,稠密交叠,一峰一石,作者都以干笔万笔的皴、点。组成浓淡、疏密的远近层次,和朴茂苍郁的艺术情趣。而且细节之处,如山中自云,山上的杂树小草,石阶、小路,以及人物等都画得一丝不苟,显示出画家的旺盛的精力和严谨认真的创作精神。然而,由于作者在画法上尽力模仿王蒙,企图重现元人的嘶风,尽管他画得很完美,但从整体看却缺少元人那种不激不励的平淡天真的趣味,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做作的印象。
(来源于艺苑小屋网
)
沈周作品欣赏(一)
溪桥林屋图 春山静寺 荔柿图 云截溪山图 花下睡鹅 庐山高图轴 西山观雨图 鸠声唤雨 写生
雪夜宴集图 雪夜宴集图卷之二 辛夷墨菜图 魏园雅集图轴 牡丹图轴 枯树八哥图轴 臣游图 蕉鹅
两江名胜图 两江名胜图册之一 两江名胜图册之二 两江名胜图册之三 报德英华图一 报德英华图二 报德英华图三
京江送别图(局部一) 京江送别图(局部二) 京江送别图(局部三) 京江送别图(局部四) 岸波图卷之一 岸波图卷之二
颅山高图 仿戴进谢太傅游东山图 解索皴 鹤蕉图 云际停舟图 雪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