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案例例举
【活动设计一】上学路上(大班)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的上学路线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如交通安全、要遵守的社会公德和自我管理等。
2.能运用各种标志、符号形象地设计上学路线图,并清楚地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绘制两张上学路线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提问:1.你们都上哪所学校啊? 2.从家到学校都路过哪儿? 3.你们上学的路线一样吗?
二、分析上学路线图, 学习画图方法
1.出示一张上学路线图,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路线图上每一个地方运用的标志,与幼儿一起讲述。
2.提出画图要求。
(1) 画路过的地方、建筑物时, 不仅自己要知道这是哪儿,而且要设计一些标志让别人一看也知道这是哪儿。
(2) 画路线图时要画出路过的主要地方和建筑,而且这些地方要画得大、清楚, 标志要明显。
3.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设计路线图上的方向标志。
4. 出示另一张画出了马路和方向的路线图,丰富幼儿画图经验。
三、幼儿画图,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路线图。
2.具体指导、提示个别幼儿标志设计要清楚、明显。
四、幼儿讲述自己的上学路线图
1.小组之间讲述, 交流上学路线。
2.展示全体幼儿作品, 请标志设计清楚、画法新颖的幼儿为全班幼儿讲述。
五、幼儿讨论上学路上应注意的问题
1.交通安全常识。
(1)上学过马路时, 应该注意点什么?(2)坐车时如果没看清楚坐错车了, 怎么办?
2.要遵守的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学要坐车, 坐车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自觉刷卡或者投钱; 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上下车要抓紧时间, 不要让车门给挤着。)
3.自我管理。
上学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所以大家在上学路上还要注意什么?
六、幼儿针对“上学”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
七、教师总结, 送给幼儿美好的祝愿
【活动设计二】会说话的标志(中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
2、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配合进行教育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幼儿制作标志的纸、笔等、供幼儿张贴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红“+”,就知道是医院,看见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儿园……
3、请幼儿观看课件中的标志,并说出你在哪见过?它告所我们什么?(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4、请幼儿说出自己还见过什么标志?
5、请幼儿讨论这些标志应该张贴在什么位置?
6、观看多媒体课件,启发性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7、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可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每种标志都有自己不同的含意,但不能随便乱贴,必须贴在适合的场所,才能起到它的作用。
8、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到适合的位置进行张贴。
活动延伸
1、在平时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各种标志。
2、幼儿园需要标志吗?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想想,做一做。

观看教学视频——《口香糖的烦恼(上)》
点击播放

观看教学视频——《口香糖的烦恼(下)》
点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