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译文擂台>>Topic4  
 
Topic2
Topic4--专家点评


在外宣翻译工作中要尽量采取“立体化”的思维方式

一、外宣题材翻译的标准和方法

    外宣题材的翻译具有时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为了提高翻译效果,在外宣翻译工作中要尽量采取“立体化”的思维方式。所谓立体化的思维,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多角度的切入。这就是说,在着手翻译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英语里有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再想一想英语里有没有类似的说法可以“模仿”;如果还是没有,那么我们就得自己“创造”。立体化的思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多元化的翻译标准。我们可以把外宣工作的翻译标准具体化为:准确、通顺和变化。只有做到了这三点,对外宣传的翻译工作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准确 (loyalty):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这类翻译的首要标准是传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准确。

通顺 (readability):

    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翻译人员来说,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这就是要求英译文要尽量做到地道一些,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为外国读者所喜闻乐见。

变化 (variety):

    由于对外宣传的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商业、社会等等方面,题材一般都比较严肃,中文通常都缺乏生动性,所以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应尽量注意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样更加符合这类题材的英语风格,可读性更强一些。 翻译的立体化思维的第三个方面是多层面的处理。要考虑多种翻译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如英语的习惯用法、英语的句式结构、专业术语的特点、不同的文体特征、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等等,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处理。

    翻译中的立体思维还涉及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立体化的翻译工具和资源。这就是说,除了我们脑子里的知识经验以及词典工具书之外,我们还应该尽量使用互联网资源。有了互联网这个信息库,就等于身边有一群中外专家随时可以给你答疑解难。我们脑子里的知识经验和词典工具书所提供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互联网这个信息库则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着手进行翻译时,要有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二、关于当前这个短篇的翻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不同的翻译方法可以在网上查到,从中做出适当的选择。例如,“Green Olympics,Sci-Tech Olympics, and Humanistic Olympics;” "green Olympics", "high-tech Olympics" and "humanistic Olympics" 等等。其中“Green Olympics, Technology Olympics and Cultural Olympics ”是比较好的选择,翻译的意思比较到位,非常简明扼要。奥组委的一位负责人在前不久的一次讲话中就是这样翻译的:"Green Olympics, Technology Olympics and Cultural Olympics are the three concepts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但是green Olympics被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使用过;technology Olympics 也被悉尼奥运会采用过。顺便指出,technology Olympics 有可能被误解为“大型的技术博览会”。据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Austin市去年就举办了一个大型的信息技术交流会,其名字就叫IT Olympics。Cultural Olympics这个口号则被2004年雅典奥运会采用过。我们似乎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说法。"Environment-friendly Olympics,technology-empowered Olympics and culture- enrichedOlympics"的翻译方法是我于2001年在第六期《中国翻译》上发表的(《汉英/英汉疑难翻译的特效处理》一文),有些网站已转载。《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报道中也用了"the three concepts of "environment-friendly Olympics, culture-enriched Olympics and technology-empowered Olympics"。

2.“为人的和谐发展,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这个引语可以在网上查到原文。遇到这种情况,即有英文原文可查的时候,最好是查到英文原文,不要自己另行翻译。

3.关于“为人的和谐发展,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奥林匹克宗旨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这个句子,由于句子比较长,要做出恰当的安排。

4.“奥运会”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The Olympic Games, the Olympics, Olympiad。

5.“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2008 Olympic Game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to be held in Beijing,The Beijing Olympics in 2008, the Games of the 29th Olympiad, The 2008 vers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6.“绿色奥运”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Green Olympics, Environment-friendly Olympics,还可以翻译为Ecology-friendly Olympics 或 Ecologically congenial Olympics。

7.“科技奥运”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Technology-geared Olympics, Technology-empowered Olympics, a great multi-sport event sophisticated by high-tech applications, 或者High-tech-sophisticated Olympics。

8.“人文奥运”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Culture-enriched Olympics, a culture-oriented massive sport event, 还可以翻译成culture-highlighted Olympics。

9.遇到比较长的复杂句子,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调整,分清主从关系,重新做出安排:

As “the goal of? Olympism is in harmony with this spirit, by launching various projects? with a view to considerably raisingso as to eventually build which will add momentum to while sharing the technological accomplishments. It will? appear as a great multi-sport event sophisticated by high-tech applications. intended as a show-window for displaying rendering a full? range of quality services which will culminate in 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ageantry.

10.在表达方面,要尽量使用比较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例如:in harmony with the Olympic spirit,to incarnate the Olympic spirit,the “putting people first” principle,the “sportsman-centered” approach,against the backdrop of / in the context of,等等。

三、对于部分参赛者投稿情况的分析

    从稿件来看,总的情况还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反映出参赛者普遍具有比较好的翻译水平。答卷中的错误数量不大,严重的错误并不多见。但是,用词不当,语法不对,语序不妥,逻辑不通,语流不畅,不够地道等等一般性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做些简单的点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不能摆脱原文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的制约和影响。学习英语不能满足于记单词、背单词,也不应该一味追求扩大词汇量;到了一定的程度时,要在准确性上下功夫,要善于“学以致用”和“洋为中用”。

1. 参赛者中有不少人把“人文奥运”翻译成 People′ s Olympics 。“人文奥运”是不是指“人民的奥运会”?当然,“属于人民的奥运会”可以理解成“全民性的奥运会”。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由于中国的确具有地大和人多的特点,体育和健身活动开展得非常广泛。这个提法表明了体育运动在中国已走进了“全民性”的广阔天地。不过,对于具有800年建都史的北京来说,归根到底,“人文奥运”这个口号里的“人文”一词其文化内含是更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要突出宣传的是这座古城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貌。因此,用People’s解释人文奥运似乎是不可取的。

    有关文件指出:“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一大亮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弘扬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比如在选择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有利于奥林匹克大家庭和观众的需要,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训练、比赛和采访环境;二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体现。包括充分利用圣火传递,开、闭幕式等奥林匹克仪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进行各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文化交流活动等。此外,为了办一届“人文奥运”,北京在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同时,也在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永葆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人们通常从狭义上理解“文化”一词,实际上“文化”不仅仅是指语言、文学、艺术等活动;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同汉语中的“文化”一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包容性特别强。“Culture” may be defined as “the integrated pattern of human knowledge, belief, and behaviour… language, ideas, beliefs, customs, taboos, codes, institutions, tools, techniques, works of art, rituals, ceremonies, and other related components…”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89)。

    说“人文奥运”指的是“文化”(Culture)意义上的奥林匹克也是有客观根据的:首先,文化一直是被奥运会所重视、所认同的概念,有着广泛的东西方观念基础。国际奥委会下面还设有专门负责文化发展的机构。其次,在中华文化的涵义中,“人文”一词也蕴涵着“人”的意义,因为文化是与人不可分离地融为一体的,讲文化也就同时要讲人。另外,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古都。这一点是悉尼、亚特兰大等其他奥运城市无可比拟的。由此可见,如果从“文化”的意义上理解“人文奥运”,它既具有与全球沟通的共性、又有中华文化的个性。这个概念, 既便于在“文化”语境方面多种“文化”之间的广泛沟通与交往,又易于凸现“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帮助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了解他们头脑中神秘的东方大国,让他们留下独特的“北京奥运”的文化印象(顺便提以下,网上有许多关于研究“人文奥运”内涵的资料)。在探讨了对“人文奥运”的理解以及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和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的涵义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把动词enrich用于描述奥运会的例子:Athens Olympics provides food for thought:The golden aura of ancient Greek culture and the fact that Greece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Olympics greatly enriched the charm of the 2004 Athens Games.

    综上所述,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文奥运”翻译为culture-enriched Olympics或者culture-highlighted Olympics。在《北京2008奥运论坛》上就有 “Thoughts on the Beijing image of culture-enriched Olympics through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oncepts”的发言。

    还有一些卷子中把“人文奥运”翻译为human-oriented Olympics和Humanistic Olympics的。可是humanistic这个词并不像汉语的“人文”包容性那么广、灵活性那么强。它不能反映“人文奥运”的深刻内涵和实质,这样翻译既不能准确传达中文原文的意思,也不能体现北京奥运的特点。这里需要对中文的“人文”一词和英语的humanistic一词的用法做些比较分析。像汉语中的“人文主义”、“人文学者”、“人文科学”、“人文荟萃”、“人文景观”、“人文环境”、“人文心理学”、“人文地理学”这些词中的“人文”概念在英语中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是:humanism, humanists, human studies/the humanities, a gathering of talents, historic and cultural sights, human environment, humanistic psychology, human geography. 形容词humanistic是与名词humanism 相关的,而humanism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它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先进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用“humanistic”来形容“Olympics”是不大合适的。

2.“为人的和谐发展,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这个引语的译文大多数人都是在网上查到的,只有少数是自己另行翻译的。这一点值得肯定,说明大多数人都有上网查询重要引语的意识和习惯。

3.有的卷子中,把“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这个句子中的“设施”和“首要条件”翻译为priority和infrastructure很好, 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对于“北京正在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应该理解为“北京的人民正在参与……”或“北京正在组织……”。Beijing is joining 这类说法不妥。

4.对于“北京2008奥运将以绿色清新的面貌出现” 不能按字面上的意思来翻译,说Beijing will show a green and fresh appearance。建议用Beijing will take on / project an environmentally refreshing look / image。有的参赛者在这一点上也动了脑筋。

5.“科技奥运将反映……,集成……,推出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这一句也要注意:“反映”是to showcase;“集成”也是display的意思,不是integrate… 比如可以说 a display of concentrated high-tech achievements nationwide;“推出”在这个上下文中是appear as而不是launch,因为句子的主语是“科技奥运”;而“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也不应该翻译为in high-tech achievement或with high-tech content; 说fraught with high-tech applications比较好。

6.关于“提高北京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这部分的处理,可以把它单列一个句子。凡是遇到比较长的复杂句子,用若干逗号并列的多个成分时,都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调整,分清主从关系,或者分成几个短句,作适当的处理。

7.北京奥运会将坚持“以人为本”(put the people first),以运动员为中心(sportsmen-centered),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为八方来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北京市奥组委主任刘淇同志在一次关于首都建设发展规划的报告中曾指出:“按照‘人文奥运’的要求,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重视人类共性特征的同时,又充分重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为全体参与奥运会的人们创造祥和、友好、融洽的文化氛围。”英语中的human-centered approach 就是首先考虑人的因素。“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 应翻译成 cultivate/foster an aura/atmosphere of humane concern / care之类的意思,不要翻译为build/construct an environment等。

8.最后一句中的“围绕这届奥运会”可以表述为under the umbrella theme / program of the 29th Olympic Games。这个句子也有翻译得不错的,例如:Centered round the Games, a series of colorful and various cultural and sporting activities will be carried out in succession, turning the Games into a cultural extravaganza celebrated by the whole nation.

<< 返回译文擂台首页
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