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学习>>常用句式翻译
常用句式翻译--Part II 补充阅读--第三页
( 再论英汉被动句的翻译 )
 
一、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汉英对比,英语的被动句显然多于汉语,其原因比较简单:英语有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处于“被动关系” ( 即受事者 + 行为, Recipient+Action) 而不是“主动关系 ( 即施事者十行为 Doer+Action) 的形式程式,那就是:

    主语 (Subject) 十 be( 各式形态变化 ) 十动词的过去分词式 (Past Participle)

    在英语中,这种形态表示程式非常稳定,非常明确,可以使被 动语态形成为一个界定十分清楚的语法范畴:

    Peter was robbed to pay Paul .

    如果说话者要指出施事者来,英语的表达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在谓语结构后面加一个由 by( 介词 ) 引导的短语:

    Peter was robbed by him to pay Paul .

    他偷了彼得的钱去还保尔的债。 ( “剜肉补疮” )

    汉语是一种在形式 ( 形态 ) 上呈弱势的语言。我们固然有“被”字可用来表示被动词态,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并不执着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问究竟是什么关系,因而一律用主动式。如:

    (a) 海水不可斗量 ( 实际上是“被斗量” )

    (b) 文章总算写好了。 ( 实际上是“被写好” )

    这种受事施事化的倾向在汉语中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诗经》,因而成了汉语中表示“被动”的主要形式。如果我们探究个中原委,那就是:说汉语的人自古以来有一种主体式思维方式,认为“成事者必在人”,还有什么必要明说呢 ? 这叫做“尽在不言之中”。在语言学上称为“语感”或“语言直觉”: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知道,因而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有很敏感的默契:海水当然不可能自己用斗去量,“量者”是人;文章又绝不可能自己去写,“写者”是人,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不必赘述。除受事施事化这个主流倾向以外,汉语中还有许多实质上是表述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被动关系”的表达法或句式,不必一定要用“被”字句这种原来只限于表示“不幸语气” (Inflicted Tone) 的结构,我们将在下面阐述。

二、被动语态的“语义价值” (semantic Values)

    英语被动语态在科技文体、公文文体和应用文体中用得极为普遍。被动语态之普遍使用除了上面说的语言结构上的原因以外 ( 结构意义 ) ,还有语义上的原因及其功能意义。

    第一、被动语态有强调受事者,将它置于话题 (Topic) 的主位 (Thematic Position) 的语用功能。例如:

    (a)The happy man cannot be harried .

    吉人自有天相。 ( 注意汉语用主动 )

    (b)In an adversary spots are soon seen .

    对手的缺点最易发现。 ( 注意汉语用主动 )

    第二、被动语态有隐含施事者,以便于表达思维,便于形成句子的句法结构功能,例如:

    (c)Leather tawing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Italy in the 7th century.

    (d) Individualized tuition and assessment are carried on to help the students .

    如果我们执着于主动句,以上这类的句子就无法成形,除非改变思维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被动语态有承接上句,以便实现第一、第二项中所述的作用的修辞功能。例如:

    (e)Many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took place in the twenty years after 1950 . They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four stages or generations .

    (f)An instruction register contains the instruction that is being executed .

    被动语态的修辞功能还包括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对主语的尊敬或说话者的谦恭。例如:

    (g)Where can you be reached?

    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您 ?( 请问您住在什么地方 ?)

    (h)When will I be interviewed?

    我什么时候来参加面试呢 ?

    第四、被动语态常用以表示说话者对所提出的话题 ( 或人或事或物 ) 持有某种客观态度,因而比较婉转。例如:

    (i) He is said to be the most respected teacher in our Department .

    (j)It is suggested that each speaker is allotted five minutes .

    以上两句都暗示说话者力求避免主观、武断。如 (j) 句的意思是:“建议每位发言者讲话不要超过五分钟”,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个人的规定”。

    综上所述,英语被动语态除了表示语法关系以外,还表示一定的意义,这是我们在翻译中要注意的。
 
第3页 共5页 跳到第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