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内容】
从拍摄好的底片上很容易判断属于同一顺序带组的几个谱带,但尚无从确认某一顺序带组的值。于是首先要测出每个顺序带组的第一个谱带带头的波长(用线性插值法),换算成波数。并将所有顺序带组的第一谱带带头波数按大小顺序排好,然后依次相减相邻波数,得到一系列的波数差;
其中均按(4.4)式计算。
由于和
的数值不同(
和
的数值甚小),因此,在计算上述一系列波数差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从某一波数差开始其值与前几个波数差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差异不明显,那么再一次求出这些波数差的差,在这第二次求出的波数差的差中,就有一个其绝对值特殊大者)叫做“突变”。导致这一“突变”波数差必有一个作为被减数的谱带带头波数,具有该波数的带头就是(0,0)顺序带组的第一个谱带,即该顺序带组为
。从此顺
序带组开始向短波方向依次为顺序带组,向长波方向依次为
顺序带组。由此就可标出每个顺序带组各谱带的振动量子数
的值。按每个顺序带组的第一谱带的
值的顺序写出相邻顺序带组第一谱带带头的波数差,就得到测定方程
(
(
对于(或
的系数,然后就方程组边边相加就能得到关于
和
的两个正则方程,对于(1.1.7)测定方程组的处理亦同样。算出
,
和
由(1.3.5)式求出
和
,
和
,再利用(1.3.3)式求出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力常数
值.
【自检问题】
1.双原子分子光谱在谱片上的外观特征是什么?
2.在分子光谱谱片上能否判断,数量关系?
3.怎样找出(0,0)顺序带组?
4.怎样列出关于,
或
的测定方程和正则方程?
5.试比较不同电子能级的分子振动力常数的大小。
【参考文献】
〔1〕 褚圣鳞著:《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2〕 张寒奇、孙书菊、金软汉编著:《光谱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 张 锐、黄碧霞、何友昭编著:《光谱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