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理解有关信息经济的基本思想和基本问题,掌握信息时代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辨析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比特经济、“新经济”等多种表述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新的经济观点看待新的经济现象,掌握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商品生产、信息市场营销与管理、信息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结合该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科研,提高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信息工作与研究奠定基础。
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
(1)课程教学的科学系统性。有关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悉运用。
(2)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少而精,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坚持理论密切系实际的教风。结合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宽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其理论的应用。
因此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及参考文献,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撰写课程论文、事例分析、课堂讨论、BBS讨论等,提高分析问题和理论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的重、难点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目前尚不定型,主要存在着一下几个大的体系。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形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经济学,它以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等为主要内容;二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研究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包括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等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广泛利用,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正如火如荼,所以关于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也被纳入到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经济学范畴中。
考虑到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实际,也考虑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构成的需要。我们以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研究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为主线,兼顾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济学的发展,构建了信息经济学的框架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经济学的实践基础——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国民经济信息化等内容。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看,具有知识涉及面广、与社会发展热点结合紧等特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其重点和难点在于信息资源观、信息资源的配置,信息商品的生产与经营,信息商品的价格与定价,信息市场的运作与管理,信息产业的地位与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内容等方面。理论色彩较浓,且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信息商品的特殊性与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测评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