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十一章 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知识点一

观看视频学习

未来主义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意识流文学

边学边练

意识流文学

教师讲解

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并不意味着只是一种艺术技巧,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学观念。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阿•迪雅丹(1861—1949)的《月桂树已被砍尽》(1887)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20世纪20至30年代,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芙(1882—1941)、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相继出版了他们的力作,被后人归之为一股潮流。

心情意识流

在意识流作家看来,客观世界既是一个不清晰的“光晕”,又是表面、单一的;只有内在世界才是真实的、丰富的、复杂的。人既非崇高的英雄,亦非无耻的小人,而是自相矛盾的生物;人的内心世界里既有天堂,也有地狱。人在空间中是有限的,在时间中是无限的;客观时间是有限的,心理时间是无限的。正由于这些观念的变化,他们在创作中努力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得以充分自由地呈现;他们淡化了情节因素,因为结构严谨的情节,只能是作家臆造的赝品,而意识的自然流动才是唯一的真实;他们扬弃了全知型的叙述角度,让小说家退出小说,代之以叙述者角度,以求得逼真的真实感。由此可见,意识流种种技法的采用,无不来源于对文学真实的一种现代理解。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长篇巨作《追忆逝水年华》的主线是叙述者“我”的追忆和联想,但又不限于个人的单线回忆,而是枝杈横生,主题交错,形成交响乐的结构。

普鲁斯特和朋友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一中第六部分 边学边练学习,

也可直接进入知识点二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