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十二章 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文学->知识点一

观看视频学习

现代主
义文学
的特点

存在
主义
文学

荒诞

戏剧


新小说派



幽默

魔幻
现实
主义


边学边练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最有影响的戏剧流派,又称“新戏剧”、“先锋派”、“反戏剧”等。荒诞派戏剧在思想上直接师承了存在主义的“荒诞”观念,把世界的荒诞、人生的无意义、人的异化、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作为戏剧主题。艺术上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文学手法,以背景模糊、情节非逻辑化、人物形象抽象化、台词非理性而无意义等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意识,实现他们对“荒诞真实”的追求。

有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家有法国的尤涅斯库和贝克特等。

萨缪埃尔•贝克特是爱尔兰裔的小说家、剧作家。在他的全部戏剧中,《等待戈多》(1952)最负盛名。剧本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中“等待戈多”的情景。该剧充分揭示了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尴尬地位,体现出了荒诞派戏剧对人生的理解。剧中的两个主要出场人物戈戈和狄狄无望又无聊地等待着戈多的到来,他们对戈多是谁、是什么都不清楚,也不知道戈多到底会不会来,但出于被动的需要,他们便不加思考地来等待戈多。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做着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或者独自摆弄物件打发时光,或者相互做些小动作制造些小矛盾。贝克特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出现代社会人生存的无意义,人类对于自身的生存境地和未来茫然和无望。戈多就成为人类对生存意义可能有又随时丧失的荒诞感受的化身。

欧仁•尤涅斯库原籍罗马尼亚,1938年开始定居法国,用法语写作。他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也是荒诞戏剧的理论家。《秃头歌女》(1949年创作,1950年上演)是尤涅斯库的处女作,也是荒诞派戏剧诞生的标志。

秃头歌女》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反戏剧”。首先,它是“反情节”的,它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更没有步步展开的戏剧矛盾;其次,它是“反人物”的,剧中人虽然有名有姓,但既无明确的身份,更无鲜明的性格;第三,它是“反语言”的,全剧充斥的是空洞、无聊、紊乱、自相矛盾的台词;第四,剧名是“反内容”的,剧中情节与“秃头歌女”毫无关联,只是作者偶然为之,更突出了戏剧荒诞的色彩。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一中第四部分 新小说派学习,

也可直接进入知识点二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