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戈拉》的人物形象
《戈拉》是一部具有强烈时代意识,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长篇小说,就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的精湛而言堪称为印度社会的史诗。
在《戈拉》中,作者以印度教安南达摩依和梵教帕勒席的家庭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印度教青年戈拉,宾诺耶与梵教姑娘苏查丽达、洛丽塔的恋爱纠葛为线索展开情节,反映了印度民族开始觉醒;歌颂了青年男女的爱国精神,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专横和残暴;“批判了宗教的偏见,号召印度人民不分教派不分种姓团结起来,为三万万印度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
泰戈尔经典名言
小说的中心人物戈拉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作者着力刻画了他对祖国必将获得自由解放的坚定信念和丝毫没有奴颜婢膝的性格特征。他是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印度教教徒青年们的领袖。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印度”,对祖国的自由解放满怀胜利的信心。
在戈拉的身上既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也有明显的宗教偏见。他爱国,认为“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竟为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的特权辩护。作者写他的性格矛盾,是由宗教偏见所造成的。戈拉信奉印度教,并不是出自宗教感情,也不是为了敬神,而是由于痛恨英国殖民者的传教士对印度教和印度社会的无礼攻击。他为印度辩护,千方百计要证明印度教和印度社会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他才成了印度教的虔诚信徒。
同时,作者还写出他克服宗教偏见的过程。写戈拉去农村旅行时,看到了教派纠纷的危害,也看到了劳动人民打破宗教偏见一致反帝的事实,这些使他认识到宗教偏见与爱国主义思想的区别。最后,养父病危时说出了他原是英国人所生的秘密,他就把它当作“解脱”来欢迎,完全抛弃了宗教的束缚和种姓的偏见,真正走上了爱国主义的道路。作者写戈拉摆脱宗教偏见的束缚,树立为印度人民谋福利的思想,作为戈拉思想发展的最高境界。戈拉的形象是对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艺术概括,也体现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中戈拉的母亲安南达摩依和洛丽塔的父亲帕勒席,是两个互相辉映的理想人物。作者把安南达摩依写成印度的象征,把帕勒席写成进步道德的化身。他们的思想核心都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两个形象,体现了作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理想。
泰戈尔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