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是在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激烈较量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早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等的创作既有对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批判,也有对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新兴资产阶级罪恶本质的揭露。30年代至40年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塑造了丰满的艺术典型,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力量。
英国:
英国早在18世纪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化的过程,资产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小说家们最先感受到劳资矛盾的尖锐性,并把它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由于现实主义作家多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多以个人奋斗为主要内容,小人物成为文学作品描写的主要形象。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
俄国: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有双重背景,一是俄国持续不断的反对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的斗争,二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入。在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废除农奴制,进而推翻封建的专制制度统治,成为俄国最强大的进步之声,也构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主题。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始终和蓬勃开展的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因此,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此外,俄国现实主义形成与发展始终得到了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的有力支持,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相互呼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