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  学习要点 |  关 键 词 |  知 识 点

散文的构思

一、什么叫散文的构思?

散文的构思,主要是指散文在通过什么线索和结构来组织材料,从什么角度来展开内容的叙写等环节上,所作的独到的选择和安排。

艺术构思实际上是关系所有文本类型艺术成败的重要问题。在散文文本的解读中要特别谈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巧妙的构思对于一篇散文成败所起到的作用似乎显得更为突出。这自然与散文的美学特征有关。散文取材广泛,几乎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使散文材料即使在单篇中也显得丰富纷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散文更是自由灵活,千姿百态。它不受类似诗歌格律或小说视点的拘束,同时在写景、抒情、叙事上,它又可以综合运用诗歌、小说、甚至戏剧的表现技巧,还可以自由地说理议论。要将丰富纷繁的材料在一种自由灵活的形式中组织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真正做到"形散神聚",使作者深刻而独到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展现,清晰的传达,散文的艺术构思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散文的构思体现着作家的才能和匠心,显示着作家的独创性,也关系到文本独特审美效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一句话,构思的巧妙与否,关系着散文创作的成败。

从创作的角度看,材料的组织和角度的选择,是散文构思过程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展示文本主题和是否具有艺术独创性的核心问题。因此,文本中组织材料的线索是否清晰有力,能否确立起能够贯穿全文的主题;同时,作者选取的展开叙写的角度是否别致新颖,能否使主题得以富于感染里的充分表现,也是散文解读中观察作者艺术构思必须注意的关键性的层面。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文本主题表现的观察入手,从文本各部分的联系中寻绎文本组织材料的中心线索,从而通过文本写景、叙事或议论、抒情等艺术表现层面的分析,把握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角度。在艺术构思与主题表现之间关系的解读中,去发现作家的用心和追求。

二、《春》的巧妙构思

朱自清的散文以风格朴素,情调和谐,描写细腻,余味腴厚著称。他的早期优秀作品《春》,以新颖精巧的构思,不满千字的俭省笔墨,活灵活现地刻画了春天的踪迹,宣泄了无穷春意。读后让人感到阵阵春意扑面而来,从中享受到悠悠不尽的美的情思。

散文贵在构思新巧,意境和谐,韵味隽永。而朱自清的《春》就具有这样的特色。作者落墨,不是就春景写春景,而是别出心裁。首先,从孩子的心灵写起,借孩子的眼睛对春作了缜密的观察,把自然界的春天与人类生命的春天融会在一起,使文章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呈现出盎然的早春生机,散发着醉人的生活芳香。

文章开头,作者模仿着孩子的口吻,呼喊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仿佛一群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甘于严冬的禁锢,终于盼到春天的降临,欢呼着,跳跃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天给万物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草木生绿,"山朗润起来";春雨淅淅,"水涨起来了",春晖暖人,"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里,文章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山色、春水、阳光,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图画。

含蓄凝练的笔墨往往能蕴藏象外之旨,弦外之音,引人遐思。作者紧接着开头,以清新含蓄的白描手法,不着一个"春"字,而通过小草、花树、风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的情态,使无穷春意夺纸而出。就此,文章对春意的描绘又推进了一层。写春风,作者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姑母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末一句。杨柳发绿时候的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寒冷。但朱自清并不到此为止,还进一步写出"杨柳风"的可亲,"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柔和与温暖,令人觉得温煦和舒坦。作者不仅写了春风的温柔可亲,还以特有的工细手笔,结合着花香、鸟语、人欢进一步写出了春风的特色。"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都受惠于春风,"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散发着浓郁醉人的春天的芬芳。从"花香"很自然地带出鸟语。文章的境界由此又深入一层。

文章对春雨的描写,更加充分显示出构思别致、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作者用"可别恼"来对你诉说其可爱之处:先写春雨的形--"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的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三个比喻词各有侧重地写出了春雨的特色--它决没有夏雨的瓢泼,秋雨的凉寂,冬雨的刺面。远望房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水气蒸蒸,"薄烟"更加反衬出雨丝的紧密与飘忽。次写春雨蒙蒙中的"色"--树叶儿"绿得发亮",雨催叶发;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生机盎然,表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特点。再次写雨中的情调。不论傍晚时黄晕的灯光,路上撑伞的行人,地里披蓑戴笠的农民以及稀稀疏疏的房屋,都呈现一片"和平"与"静默"的气氛。雨点何得无声?有声仍然无碍于安静,那是细密的春雨,何况已是傍晚了。作者将自然美升华为生活的诗意,写景显情,情景相生"形似"与"神似"浑然一体,真正给读者以"神与物游"的美感享受。

风筝是春天的信号,又是儿童的天使。作者紧扣这一特点,写道:"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把春意从天上带到人间,带到最敏感的孩子身上。当然,春到人欢,不仅仅限于孩子,文章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更新的意境:"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各个精神抖擞,筋骨舒活,到处是一片欢乐繁忙的景象。春,给人们带来"工夫",带来了"希望"。作者与春俱来的喜悦之情寓于景,溢于辞,创作出一种深邃和谐的意境,启迪着人们的思想,陶冶着人们的心灵。

最后,作者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是何等的贴切;第二句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的娇媚和前景,是何等的形象;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又是何等的警策。从小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点明了对光明未来的向往。通篇行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针线紧密,不枝不蔓,毫无斧凿痕迹。人们阅读这篇作品,如观写意画,似聆听小夜曲,仿佛细嚼慢咽,齿有余甘,口舌生津。


练习题:

  1. 散文的构思包括那些方面?
  2. 影响散文构思的因素有哪些?
  3. 《春》构思巧妙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4. 从构思的角度来分析巴金《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