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伊丝》的思想内容
教师讲解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1761)是卢梭的代表作,借用12世纪青年女子与她的老师阿卜略尔的故事成题。
小说虚构了当时发生在日内瓦湖畔韦威地方男女恋情和婚姻家庭故事,中心人物是青年女子尤丽。全书分6卷,由长短不一的163封书信组成。参与通信的除一对情人尤丽和圣普乐外,还有他们的朋友克莱尔、爱德华和尤丽的丈夫沃尔玛等。
首先,小说揭示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封建等级偏见之间的冲突。卢梭认为:“真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他提出了以真实自然情感为基础的婚姻理想与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对立,并对封建婚姻提出了抗议。
尤丽的父亲德丹治是家庭暴君,又是道德沦丧之徒,他以门第偏见破坏尤丽和圣普乐的爱情,遵从的就是“压制天性的野蛮道德”。
其次,作品在否定旧世界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尤丽、圣普乐、克莱尔和爱德华等人描写成心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美德”。它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又爱他人、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爱情都是以爱这种美德为灵魂的。尤丽爱圣普乐是因“我在你脸上看到了我的心灵所需要的心灵美,”圣普乐爱尤丽也是因尤丽把“爱美德”视为最高价值这种“感情的魅力”。这里,作者强调,最能触发两人纯洁爱情的,应是一种发乎天性的对美德的追求。
第三,小说还有一个创作目标,那就是除了写理想的爱情和家庭,还写理想的社会。作品下半部,尤丽和沃尔玛从象征封建文明的贵族城堡迁至大自然中的克拉朗,躬耕垄亩,勤俭持家,善待他人,使这里充满友谊和快乐。这里实为理想社会的缩影或象征,而克拉朗的尤丽之家和“新人”团体就社会、艺术、教育和宗教等问题的通信和直接讨论,又具体体现了卢梭式的启蒙思想。这种不通过社会斗争而单凭少数人善良愿望构建的新社会图景,固然能够激发人们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衬托现实社会的黑暗,但也不能否定其乌托邦性质。然而尤丽之死又让人们重新回到了真实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