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30年的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它是法国大革命和各国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产物,也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反响。浪漫主义文学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坛约二百年的现状,提倡重理想崇感情;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使用夸张的手法;制造离奇的情节。由于作家政治立场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存在保守与进步两种倾向。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等。
二、多项选择题
1.英国“湖畔派”的代表诗人有( )。
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有( )。
3.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有( )。
三、名词解释
1.耶拿派。
是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30年的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它是法国大革命和各国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产物,也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反响。浪漫主义文学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坛约二百年的现状,提倡重理想崇感情;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使用夸张的手法;制造离奇的情节。由于作家政治立场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存在保守与进步两种倾向。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等。
2.“拜伦式英雄”。
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集"中塑造的一系列主人公形象。他们都是一些有不凡才干和力量、孤傲不驯、蔑视现代"文明"、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的个人反叛者。他们形象地反映了诗人的苦闷、失望和忧郁,也寄托了他反专制压迫的豪情,在文学史上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3.湖畔派。
是指19世纪初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三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曾一同隐居在英国昆布兰湖区,描写湖区风光,因而得名。在创作上他们致力于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制农材生活和自然景物,作品充满恬静神秘的大自然气息。"湖畔派"诗人中声望最高的是华兹华斯,他与柯尔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从内容到形式开英国一代新诗风,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4.多余人
是俄国文学中特有的形象系列,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的形象。后来有30年代的彼巧林(《当代英雄幻》)、40年代的罗亭(《罗亭》)、50年代的奥勃洛莫夫(《奥勃洛莫夫》)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上流社会生活不满,想干一番事业却又没有真才实学和坚强的意志,既不站在政府一边,也不和人民在一起,一生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