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二

观看视频学习

拜伦式英雄

拜伦的
其他创作

恰尔德•哈
洛尔德形象

恰尔德•哈
洛尔德游记

边学边练

“拜伦式英雄”

教师讲解

乔治•戈登•拜伦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懒散的时刻》(1807),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上流社会的鄙视。诗集受到反动评论家的恶意抨击,诗人创作出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进行猛烈反击。

1809年6月,拜伦去欧洲大陆旅行。游历了南欧各国,使他有机会广泛地认识社会,接触各阶层的人们。他于1811年回国,1812年发表了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从而一举成名。这部以旅途经历为题材的长诗,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

拜伦像

拜伦归国后,英国政府刚制定出一项法案,即镇压通过破坏机器而反对资本家剥削的工人。拜伦闻知,怒不可遏,连续发表演说,揭露统治者。这使拜伦和英国统治集团之间结下了不解的仇恨。加上法国封建王朝复辟,拿破仑失败,拜伦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当中。他感到异常孤独。在非常苦闷的情况下,拜伦写了一组“东方”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诗《东方叙事诗》,诗人在这里塑造了有名的“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拜伦式英雄”。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了一系列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蔑视“文明”社会,并同它对抗;追求自由爱情和个人幸福,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特点;脱离社会,脱离群众,斗争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失败告终。这种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反抗色彩的英雄,就是所谓“拜伦式英雄”。代表人物是《海盗》中的康拉德。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二中第二部分 拜伦的其他创作学习,

也可点击进入知识点三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