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三

观看视频学习

《欧那尼》之战

巴黎圣母院
的人道主义

《九三年》的人道主义

悲惨世界
的人道主义

悲惨世界
的思想内容

边学边练

《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

小说内容十分丰富,但作家关注的中心是以冉阿让为代表的那些不幸者的“悲惨世界”。

首先,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在小说的作者序了,雨果曾提出当代社会三个迫切问: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冉阿让、芳汀、珂赛特是不幸者的代表,他们受尽痛苦,遭到无情的迫害。雨果在描写他们的不幸命运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的鸿沟。《悲惨世界》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在那个社会里穷苦人注定要过悲惨的生活,在于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就是反对穷人的。

其次,雨果在揭露贫苦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的同时,又常把一个尖锐的阶级矛盾问题看成是道德问题。他认为,世间存在着两中法律,一种是高级的,一种是低级的。前者的代表是米里哀主教,后者的代表是警察沙威。在米里哀看来,罪恶不能靠惩罚解决,而是应该饶恕。这样,人从灵魂深处得到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罪恶问题。这才是最完善的法律。现行的法律,单靠刑罚惩治罪行,并不能消灭犯罪,反而使犯罪加深。雨果以冉阿让为例,企图说明世俗法律的无用。统治者以刑法惩治他,他反而变得凶狠,更加容易犯罪。可是当米里哀主教用仁慈感化他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充满博爱精神的人。从这里我们看到,小说的思想基础,就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它是雨果揭露社会罪恶的出发点。在描写冉阿让对待自己的死敌沙威的问题上,同样体现着作家的道德感化思想。沙威作为统治阶级的鹰犬,对贫苦人民犯下了无数的罪行,可是,这样的人居然也受到了冉阿让的道德感化。冉阿让的高尚行为使他从前的思想基础动摇了。他的“人性”开始复活。他的新认识和他所忠实的法律之间发生了矛盾,在内心矛盾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他跳河自杀。沙威的自杀,实际上体现的是忠于职守与道德感化冲突中道德的胜利。

珂赛特和马吕斯

第三,小说还生动描写了共和主义英雄们反抗路易•菲力普王朝的斗争。描写巴黎人民起义的几章,是《悲惨世界》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对街垒战的描写,充满着庄严的气氛。雨果把城郊圣安东尼区的劳动者写成是真正的英雄人物。雨果塑造了一系列共和主义者的英雄形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忠于共和主义理想,憎恨专制制度。他们一心为解放人民而斗争,最后在街垒战斗中英勇地牺牲了。雨果用最动人的词句歌颂革命起义,赞美起义者的英雄行为。但他又认为革命和战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道主义理想。

总之,雨果在《悲惨世界》里,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下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遭遇以及资产阶级法律与人民为敌的本质。但作家又把“仁慈”、“博爱”当作一种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充分表明了雨果人道主义的内在矛盾。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三中第六部分 边学边练学习,

也可直接进入归纳知识继续学习。